IPO断档365天 投行“高富帅”光环黯淡
第1财金专讯 2012年10月10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2家企业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之后,至今还未有新股上会,IPO进入停滞阶段。而期间IPO停摆一周年的漫长等待中,IPO生态圈已经起了巨大变化。从个体到群体,从机构到公司,有的已经逃离,有的仍在苦苦坚守。
IPO停摆已一年
“新股发行长期停顿,不利于企业正常的股权融资活动,发挥资本市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也给市场运行增加了不确定性。但是,必须对过去IPO的办法进行较大的改革,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国庆前最后一次新闻通气会上,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予以表态。
作为年内最后一个IPO重启重要时间窗,市场对四季度新股发行改革办法公布颇有预期,但前述表态再度让投行的期望落空。“现在都不问什么时候可以重启了,之前传闻太多,每一次最后都令人失望。”北京一家小型券商投行风控部人士心灰意冷地向记者表示。
同样心灰意冷的还有沪上一家大型券商前投行部人士沈思(化名),两个月前,沈思递上辞呈,正式结束了一年多的投行工作生涯,而此前沈思所在的部门已经陆续有人离职。
“现在投行在一二线城市的IPO项目已经比较少了,我们要长期出差待在三四线城市里,还有伴随的经常性的加班,这种生活其实是很压抑。”沈思告诉记者,“在越发恶劣的行业环境下,投行从业人员的劳动力将会变得十分廉价,这个行业已经越来越民工化了。”
制度红利转移
据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显示,受IPO暂停冲击,2013年上半年,19家上市券商投行收入总和为24.2亿元,同比下降43%,其中仅7家券商报告期内投行收入同比上升,另外11家全部同比下降。其中投行业务规模较大的中信、海通、国信更分别同比下降60%、11%和82%。“现在这个阶段最考验投行,大家都在谈转型,但是转型谈何容易,我们也想多做一些并购重组项目,但并购都是从一小单起慢慢接触,不像IPO那样可以做成产业化,这个方面我们资源确实不够。”北京一家券商投行副总对记者坦言。
但一次又一次降薪背后,投行的改革、保荐人制度红利的消失,已经严重打压了投行从业人员对未来能够取得丰厚物质回报的期望。
与此同时,新股发行改革办法中透露出的“信息透明化”、“核查从严化”又对投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当制度红利不在存在,当企业上市的体制越发透明,那么对我们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更高了,而且是大大提高了。”一名资深投行人士予以指出。
该资深投行人士认为,伴随“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思路”进一步推动,或许未来招股文件思路清楚、逻辑缜密态度、态度真诚就是好文件。但真正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需要平时的积累和判断。
留守格局重塑
另一边,大部分投行人士仍在坚守IPO。“我们就在等待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稿正式版出台了,手头的申报材料都在等新意见稿内容以进行修改补充。”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保代对记者表示。
不过伴随IPO停滞一周年,投行业务格局也发生巨大变化,在摇钱树业务迟迟重启无望之后,几乎每一家券商投行都在往新三板、并购重组再融资、债券等方面转移。
在一些小型券商投行部门中,IPO项目已被搁置。“我们很久几乎不做IPO了,项目储备太难了,好的企业本来就不多,一些企业老板看到IPO堵塞也不愿意上了,所以现在做的都是新三板项目。”前述北京券商投行风控部门人士告诉记者。
跟停滞的IPO相比,新三板扩容冲刺已经进入关键阶段。而在投行人士眼中,新三板业务也比IPO轻松很多,“没有那么多要核查的内容,申报报告材料写起来也轻松,可以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前述风控人士表示。 (世经)
发送好友:http://xingu.sixwl.com/ipo/13323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分析师IPO开闸传闻至传媒股大跌 泡沫破裂说为时尚早
下一篇:IPO注册制不是企业的狂欢
·中签率2.9% 34人争一个车牌2013.10.29
·首发停摆让PE管理人成空中飞人2013.10.28
·新股发行改革将现肖氏印记2013.10.28
·曹中铭如何解决IPO巨额超募问题2013.10.28
·IPO重启是把估值刺刀2013.10.28
·IPO重启难改A股运行中长期趋势20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