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图片大小 function resizepic(thispic){if(thispic.width>500) thispic.width=500;} //无级缩放图片大小 function bbimg(o){ var zoom=parseInt(o.style.zoom, 10)||100; zoom+=event.wheelDelta/12; if (zoom>0) o.style.zoom=zoom+'%'; return false; }
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新股 >> PE-VC动态 >> 浏览文章

投行转攻并购市场 缓解新股发行难或现新渠道

发布时间:2013-1-8 14:21:51 来源:上海证券报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潘圣韬

  因IPO停滞而变得无所事事的投行,开始将目光转向潜力巨大的并购市场,一场由券商主导的并购热潮正在悄然掀起。值得注意的是,被投行纳入项目资源的,不仅有拟上市企业,还有目前在排队的800多家IPO申报企业。业内人士指出,这或将为解决新股发行难提供一条重要渠道。

  IPO陷入停滞一度令中国的投行从业人员黯然神伤。在生存压力与转型诉求的共同作用下,这些业内精英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潜力巨大的并购市场。一场由券商主导的并购热潮正在行业内发酵。

  相比IPO大幅缩短的运作周期、更为简单的操作流程,以及不错的佣金回报,使得各家投行对此业务趋之若鹜。

  有投行专家认为,这股正在兴起的并购热,不仅可以帮助券商投行突破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而且在新三板转板机制尚未出台、企业融资成本依然高企的情况下,有可能为IPO“堰塞湖”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疏导渠道。

  并购业务成投行新宠

  “IPO不能搞,就搞并购啊。”某投行人员一脸兴奋地告诉记者,“几个月前还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现在已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据了解,上市公司并购业务,正在投行业内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兴起的这股并购潮,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相比其他类型的再融资项目,并购有着运作周期短、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

  “只要买卖双方在价格上达成一致,接下来的方案设计较为简单,此后的上报、审批,过程都很短。一单并购项目做下来通常就几个月,相比IPO快多了,而且不需要太多成本。”某业内专家表示。

  从收益上看,虽然单个项目收入规模不大,到考虑到时间成本,并购业务实际也能为投行带来不菲的整体收益。据了解,目前投行做一单并购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财务顾问费,二是项目中介费。以交易规模为2亿元的项目为例,如果投行既是项目财务顾问,又身兼项目介绍人的角色,那么投行既可以收获一笔金额从几十万到上百万的财务顾问费,又可以从收购方或被收购方那里收取相当于交易总额1%的介绍费。

  如此算下来,投行在这个项目中的收入就有两三百万,有的投行还可以在买卖两端收取介绍费,收入还要在此基础上翻番。

  “虽然单笔业务的收入不能和IPO项目比,但考虑到IPO项目的培育期通常要两到三年时间,而并购几个月就可以完成,综合下来的收入也不差。”招商证券[微博]一位从业多年的保代表示。

  此外,IPO对企业的要求更为严格,券商在此期间投入的人力成本较高,期间不确定性也较大。相比较而言,对并购企业的要求则低得多,只要符合基本的并购条件,就可以实施。

  “我们团队目前的业务重心都转移到了这块上,业内对于并购资源的挖掘也趋于激烈。”上海一家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非权宜之计 有现实需求

  记者观察到,并购业务之所以“火”起来,一方面是券商投行有着迫切的生存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并购市场日益发展的现实需求。

  “可以说这是投行在IPO空窗期的权宜之计,但我们预计并购业务未来有可能成为投行新蓝海。”有投行人士坦言。

  首先,从收购方的角度,上市公司对优质资产的需求日益强烈。我们注意到,在本轮经济调整中,大批上市公司均经历了业绩的大幅下滑,不盈利甚至亏损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而这些企业想要在短期内改善业绩渡过难关,通过并购装入优质资产,无疑是最便捷也是最省力的一种途径。

  在不少投行人士看来,而且即便将来经济企稳,上市公司盈利改善,但公司优胜劣汰的现象会持续发生,企业间的并购需求会持续释放。

  其次,从被收购方的角度,被上市公司“纳入麾下”也并非坏事。尽管不少中小型优质企业将独立上市作为第一选择,但在IPO审批暂停、排队公司近千家的现实状况下,这一愿望正变得越来越渺茫。

  “我们也跟很多公司讲,目前来看走IPO这条路正变得愈发困难。就现在这800多家排队企业,两三年内发不发得掉还是个问题。而走并购这条路,虽然会丧失企业主导权,但对很多急于用钱的企业来说,却可以实现快速变现。”一位供职于某大型券商的保荐代表人表示。

  “举例来说,若这个项目的运作时间是5个月,被收购后的股权锁定期为一年,那么这家被并购公司只需要一年零5个月就可实现在资本市场套现,相比IPO时间上大大缩短。很多企业也慢慢接受了我们的意见。”上述保代说。

  有助于解决新股发行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被投行纳入项目资源的,不仅有拟上市企业,还有目前在排队的800多家IPO申报企业。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将为解决新股发行难题,提供一条重要渠道。

  “相比还在培育期的企业,目前正在排队的拟上市公司参与并购有两大优势。一是此类公司经过两到三年的培育期,公司运作更为规范,更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也更容易被审核通过;二是保荐机构经过长期辅导,对这些企业知根知底,如果该做并购方案就很轻松。”上海一家中型投行负责人表示。

  不过正是因为已经处于在排队的“黎明前”,这些公司也成为最难动员的一类。但有投行人士对此表示乐观,“这类企业此前大都已引入战略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实现IPO退出的情况下,并购退出就会被列入考虑范围。实际操作层面,我们也会先从其中一些盈利状况较弱或者对资金需求更强的公司着手,目前也得到一些正面回应。”

  相比转移到新三板或发债等其他途径,并购或许是当前缓解IPO“堰塞湖”问题的较为现实有效的渠道。

  “新三板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转板机制,另外相对严格的制度设定对一些较为弱小的企业来说,也难以承受。而中小企业私募债则有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从我们跟客户沟通的情况看,企业对上述两种方案的兴趣不大。”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未来并购空间广阔

  有市场人士担心,虽然券商并购业务的扩张将解决诸多现实矛盾,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比如一两年后新一轮的套现压力。

  “愿意被并购的企业往往有着更为现实的融资需求,因此解禁后套现的可能性极高。而且这类主体持股量巨大,如果形成群体效应,对市场的压力不容小视。”有券商分析师指出。

  但更多的观点认为,上市公司并购并非新鲜事物,在以往的A股市场也一直在上演,即便考虑到未来抛压集中释放的问题,和之前的“大小非”还是不能相提并论。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把并购视作在特殊时期(新股暂停期)IPO的一个替代品。相反,应将并购视作未来投行发展的一个业务重心。事实上,在国外成熟市场,企业并购才是各家投行的主战场。”某资深投行人士指出。

  而证监会领导也不止一次强调,在传统投行业务遭遇发展瓶颈的情况下,国内投行要及时转变思路。我们也观察到,通过放宽行政审批的方式,管理层也在现实层面鼓励并购业务的开展。据统计,在最近两个月的IPO空窗期,过会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类再融资项目,数量明显上升:11月至今,已有19个此类项目过会,占到全年过会项目总数的七成。

  “经过此前十数年的发展,目前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逾两千家,同一细分行业出现多家上市公司的现象也较为常见,这都为并购业务的发展培育了丰沃的土壤。”上述投行人士感言。

标签:投行转攻并购市场 缓解新股发行难或现新渠道

上一篇:最高法审结首例对赌协议案为PE正名
下一篇:PE退出方式盯上并购 不再挤IPO独木桥

相关阅读:

·红塔红土基金蛰伏背后藏有靳海涛任志强2013.01.08
·PE纠结新三板前景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13.01.08
·从全民PE到募资困局股权投资降温2013.01.08
·洗牌期PE竞逐投后管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增值2013.01.08
·前11个月风投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4.41倍2013.01.08
·PE谋求金融控股权 中金赛富凶猛并购2013.01.08

ContentRigth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