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新股 >> 新股评论 >> 浏览文章

证券时报除妖降魔 IPO核查应一查到底

发布时间:2013-4-8 8:00:07 来源:证券时报网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行至今日,IPO财务专项检查走到了十字路口。一方面,自查可谓挟雷霆之势,也取得了霹雳之效;另一方面,此后的抽查及相应的追责,更令参与各方翘首以观。

  证券时报记者 刘璐

  IPO财务专项检查大潮袭来,一批申请首次公开发行(IPO)企业被拍到了沙滩上。

  这场检查,一直伴随着媒体高亢的报道热情。在各方主体发声热情、媒体报道资源分布不同的情况之下,监管部门和拟上市企业的声音相对缺失,各类投行人士匿名诉说着辛苦的旅途、堪称奇幻的个别企业造假把戏、对行业的迷茫等等。如此下来,对这场自查的解读略显单向。

  先退一步回到上任证监会主席的惊人一问——“IPO不审行不行”。在不少观察人士的摇旗呐喊中,实施IPO注册制犹如一剂灵丹妙药。此次IPO自查,可谓一支体温计,多少测出了各方归位尽责的真实温度。尽管市场化是大势所趋,然而如此一番大范围撤退,至少显示发行体制改革难以单兵突进式地一招制敌。在信息披露质量、归位尽责意识、追责机制均有待提高的当下,系统地考虑和布局比简单地追求注册制更为务实。

  再看自查行动,且不说那些关于劳民伤财、心力交瘁的吐槽,试想,那长长的终止审查企业的名单,背后会有些怎样不可言说的故事。

  在终止审查之前,这些企业所处的审核阶段从初审、反馈、预披露到已经过会的都有,无论走到了第几步,撤回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以投行为例,其单一项目的绝大部分乃至全部收入有赖于IPO的成功。当自查运动以黑天鹅的姿态降临,投行IPO项目的项目成本、风险系数、成功率均已大幅改写,尤其是在高风险的创业板领域。

  虽未多做解释,然而监管部门行胜于言,此举已对原有的IPO生态链构成强烈冲击。

  行至今日,IPO财务专项检查走到了一个前路未明的十字路口。一方面,自查可谓挟雷霆之势,也取得了霹雳之效;另一方面,此后的抽查及相应的追责,更令参与各方翘首以观。

  如以风暴雷霆始,以和风细雨终,则不过是过关者暗自侥幸,旁落者不思反省;如将此前的长虹[微博]之势一以贯之,为市场树立明确的规则和预期,方可令规范的企业、勤勉的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颔首,也不枉此番辛苦付出的汗水和智慧。

var duoshuoQuery = {short_name:"sixwl"}; (function() { var d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ds.type = 'text/javascript';ds.async = true; ds.src = 'http://static.duoshuo.com/embed.js'; ds.charset = 'UTF-8';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body')[0]).appendChild(ds); })();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