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新股变脸是对IPO财务大核查的否定
证券市场周刊 红周刊特约作者 胡东辉
在经过号称史上最严IPO财务大核查的洗礼后才重启上市的新股,仅仅过了不到两个月,已有牧原股份、金一文化、东方通、东易日盛、绿盟科技、鼎捷软件、赢时胜等公司宣告首季亏损。这种短时间内大面积业绩“变脸”的现象就是在以前历次没有经过财务大核查的IPO中也没有出现过,这让轻信财务大核查效果的投资者情何以堪?
监管部门如果对此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又怎么对得起广大投资者的信任?新股业绩大面积“变脸”,是对IPO财务大核查的无情否定,证明IPO财务大核查客观上就是走过场,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还麻痹了投资者的警惕性。
史上最严财务大核查徒有其名
IPO财务大核查之所以被称为史上最严,是因为历时半年多,核查内容最多。核查包括了自我交易、利益交换、关联方、利润虚构、体外资金循环、虚假的互联网交易、少计当期成本费用、阶段性降低人工成本粉饰业绩、推迟费用开支、资产减值低估、推迟固定资产折旧、其他导致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失真、粉饰业绩或财务造假12项核查,重点多达117个细项;核查步骤最周密,包括企业自查、监管部门抽查、最后复核三个阶段。
如此轰轰烈烈的财务大核查,换来的结果是有5家已过会企业因业绩不佳而主动撤单,因未完成自查工作而提交中止审查申请的有107家企业,核查期间主动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的有166家企业,在财务核查中被查出问题的只有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份成绩单完全出乎市场各方的预料,如果这就是A股市场IPO状况的真实写照,那可以说A股市场的IPO环境太纯净了,这与广大投资者的实际感受差距甚远。
当IPO重启后,一些投资者认为这批新股经受住了财务大核查的考验,都是好公司,因此可以信得过。然而只要梳理一遍财务核查的过程,就可以发现,对绝大多数IPO在审企业来说,所谓的财务大核查只不过是财务自查而已,被抽查到的企业只是极少数,因此蒙混过关并不难。现在新股业绩纷纷“变脸”的事实说明,为了上市而粉饰业绩的情况大量存在,不知当时是怎么核查的?现在上市圈钱大功告成,这些公司觉得没有必要再吃力不讨好地遮羞了,丑媳妇见了公婆又能把她们怎么样?可叹当初的财务大核查有眼无珠,辜负了广大投资者的信任,也充分暴露了大规模搞运动式财务大核查的弊病。
亡羊补牢且看事后监管能否奏效
亡羊补牢犹未晚。如果说财务大核查时的抽查是漫无目标随机而为,那么现在就有了明确目标,应该将所有业绩变脸的新股列入复查名单,进行严格核查。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让这些公司自查了,财务大核查时的自查报告仍然有效,对照当初的自查报告,再结合现在业绩变脸的问题,应该不难查清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果说当初财务大核查因为摊子铺得太大,顾此失彼而没有取得实效,那么现在集中力量核查几家公司,再查不清楚就说不过去了。
有些公司把业绩变脸的原因归之于IPO发行费用支出太大,让人匪夷所思。在现金充裕的情况下,一笔IPO发行费用就让公司陷入亏损,这只能说明这些公司的经营非常脆弱,主营业务乏善可陈,不具备任何抗风险的能力。既然如此,在申报IPO时,这些公司有没有把这个问题交待清楚呢?当这些公司风光上市时,几乎都顶着绩优股的光环,赚足了眼球,也顺利圈到了钱,现在却说发行费用拖累了公司,是不是不上市更好些呢?其实不在于是绩优还是绩差,而在于这些公司为了尽可能多地圈钱而粉饰业绩,玩弄账面高增长,而这在现实中不可持续,因此业绩变脸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此轮新股业绩“变脸”的性质比早前更严重。早前新股上市前大多有未来一年的盈利预测,新股“变脸”主要是实际盈利大幅低于预测,也就是新股上市前说了大话,实际不能兑现;现在新股上市已经不要求盈利预测,因此新股业绩“变脸”主要是跟前三年的盈利相比较。既然上市前三年盈利那么稳定,甚至还大幅增长,为什么上市后这么短的时间内却一反常态竟至亏损呢?其实是因为前三年的数据可疑,并不符合常态。现在监管部门强调监管的重点要从事前监管转移到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而新股的大面积业绩“变脸”已经证明事前监管和事中监管基本无效,那么就看现在事后监管能不能发挥作用了。■
?
发送好友:http://xingu.sixwl.com/pinglun/16299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评论新股变脸是对IPO财务大核查的否定 新股变脸 IPO财务大核查 IPO
上一篇:新股发行改革效果应从长期进行考察与评判
下一篇:创业板IPO改革需更多制度铆钉护航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