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股开闸为何总见熊出没
市场患上“恐新症” 重拾信心靠制度
2014年IPO重启还不到两周,证监会就两度踩下“急刹车”。继上周五宣布暂缓IPO直至3月份之后,上周日证监会宣布加强新股发行监管,随后5家公司宣布暂缓IPO。由于新股上市被认为会引发股市的“失血效应”,A股市场一直存在“恐新症”,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自去年底证监会宣布IPO重启后,投资者对新股的大量涌入普遍心存惧意,而股市今年以来一路下挫的表现,无疑对此作出了最直接的回应。
一听开闸就“变脸”
新股开闸让2014年的A股市场再度嗅到了熊市的气息。在1月份的前8个交易日里,沪指有7天收绿,从2013年12月31日的2115.98点跌至2014年1月13日的2009.56点,跌幅达5.03%;深指更是连续8天下挫,跌幅达6.76%。
在市场看来,IPO重启无疑是导致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新股的密集发行导致市场出现“恐新症”。财经评论员水皮认为,现在A股的矛盾在于长期利好和短期利空的矛盾,在于融资者急不可耐杀鸡取卵和投资者休养生息脱离苦海的矛盾,在于长期资金没有进入增量资金绝望和IPO重启不断抽血但供过于求的矛盾。
“一方面股市在不断走低,另外一方面新股却在加速推出。”申银万国[微博]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表示,当股市已经明显出现了资金大量流出,交易重心不断下移的局面时,发行人与承销商对此无动于衷。这既是因为一年多没有发新股了,他们都患上了严重的饥渴症。同时更是因为现在市场上有着强烈的申购并炒作新股的氛围,因此哪怕大盘再差,也不必担心新股发行失败。
新股只“抽血”不送炭
新股作为新鲜血液注入股市,本应该提高股市的含金量,起到提振股市信心的作用。然而,从IPO重启至今,市场对新股上市“抽血”的质疑就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奥赛康被暂停IPO之后,市场对新股圈钱、套现的担忧进一步加深。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微博]对本报记者表示,奥赛康事件折射出了发行人与承销商的不诚信。在市场如此低迷的条件下,4360万股的庞大存量发行,不仅没能压低网下询价,反倒询出了一个72.99元的离谱发行价,发行市盈率竟高达67倍!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这不是发行人募资,而是大股东天价圈钱,这其中的蹊跷恐怕只有发行人和承销商心知肚明。
在市场的一片质疑声中,证监会发布加强新股发行监管措施,随后又有5家公司宣布暂缓IPO,对此,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微博]表示,证监会发文要求IPO企业的信息要透明、详细、真实,迫使不少企业撤销IPO排队。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重启IPO不对,而重启之后发现存在问题就要解决。
建立规则不能手软
IPO重启后又被叫停背后的实质,是新股发行制度上仍然存在漏洞和缺陷。桂浩明认为,就市盈率而言,几乎所有的新股发行价都要比同类老股高。高价新股的大量涌出,自然给市场带来了冲击,特别是动摇了投资者对于市场化改革的信心,成为大盘下跌的重要推手。
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其方向是推动向注册制转变,把发行的主动权交给市场,形成市场约束,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事与愿违,预期中的市场约束似乎失灵了。对此,桂浩明认为,这说明当前市场,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达到充分市场化程度的市场。这样的市场,自然是不会形成严格的市场约束,于是也就出现了各种打着市场化旗号的伪市场化行为。这样一来,发新股也就难免与大盘相联系,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那种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不协调状况更是成为拖累股市正常运行的巨大障碍。
“尊重市场必须彻底,不能顾此失彼。”财经评论员叶檀[微博]表示,建立市场规则不能手软,如此之多的公司上市,难免泥沙俱下,能否做到造假上市者毫不犹豫立刻退市,以免绿大地式的公司盘踞市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强调信息披露真实,强调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因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
发送好友:http://xingu.sixwl.com/pinglun/15327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人民日报新股开闸为何总见熊出没 新股 IPO 证监会 奥赛康IPO发行被叫停
上一篇:新股发行乱象频出拷问制度缺陷
下一篇:评论检验新股改革成效需要时间与空间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