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乱象频出拷问制度缺陷
每一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都被寄予厚望,而每一次IPO重启却又被市场所质疑,缘何中国版IPO新政屡陷尴尬?是改革不彻底、监管层不作为,还是利益群体总是罔顾“三公”原则钻制度漏洞的空子?
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不能寄望于市场的道德自觉,这要求管理层在加强监管、反思制度漏洞的同时,也要自查自纠承担相应责任,重塑公平形象,从而提升投资者的信任感。
1 新股发行乱象频出
发行在即的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日凌晨突然宣布暂缓发行,成为本轮IPO重启以来首家暂缓发行的新股。本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漏洞也随之清晰地暴露出来。
奥赛康本次发行搁浅祸起大股东巨额套现。公告显示,奥赛康本次发行价格高达72.99元,发行市盈率为67倍,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7.9亿元,不过由于发行价过高,最终募集资金8.66亿元。与此同时,公司控股股东南京奥赛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转让老股收益高达31.83亿元,4倍于公司募集资金数额。
“大股东所持的股份无锁定期限制,一上市即可抛售并不令人惊讶,令人吃惊的是募集和抛售比例达到1:4,惊呆了市场。”资深股民徐女士称。
12月初,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保荐机构内部会议上强调“要真正一手托两家,平衡双方的利益,不能变着法子搞超募”的警示还言犹在耳,首批新股就已置若罔闻。
一位机构投资者表示:“没了超募资金,取而代之的是巨量老股减持,比超募资金圈钱更多。超募资金是归属上市公司,可用于生产经营,而老股转让直接进入大股东的口袋,和上市公司没有一点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改革配套政策并非是唯一受到市场诟病的,上市公司询价、配售环节透明度也遭到质疑。记者看到,上市公司询价路演现场守卫森严,组织方不仅需要登记个人信息上网查验,还在场内来回巡查是否有证件,将媒体乃至部分机构投资者拒之门外,中小投资者更是难以鉴证其中操作。
近日首批上市中新股我武生物被曝“黑幕”。该股票网下配售,社保申购1800万股,只中了60多万股;个人投资者柳海彬申购200万股,却配售到100万股。根据解释,这是由于不同的申购者被划分成“战略合作投资者、紧密合作投资者和其他投资者”三种不同身份,给予了不同待遇。但为何个人投资者柳海彬能成为战略合作投资者不得而知。
根据新的规则,新股定价是由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剔除报价最高部分后自行确定。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剔除申购量不得低于申购总量的10%以外,剔除多少报价,发行价格怎么定,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在这场询价游戏中,只有发行人和承销商掌控着最终的解释权。
2 “三高”顽疾凸显制度漏洞
面对频出的IPO乱象,投资者颇为失望,指责制度有漏洞、改革不到位、监管层不作为的皆有之。
梳理这一系列乱象的背后不难发现,所有的一切都缘起“三高”发行的顽疾,而原本用来治疗“三高”的老股转让政策一开始就遭到拷问。
“作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举措,虽然老股转让能够杜绝以往新股发行的严重超募现象,但反过来老股东却意外地获得了提前套现的机会,这与要求老股东对稳定股价负起责任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申银万国[微博]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认为。
在财经评论员皮海洲看来,设立老股转让机制虽然可以抑制高超募,但无法改变高价、高市盈率发行的弊端,甚至可能助长了“两高”。
为何在国际市场行之有效的老股转让政策,到了中国股市就变味了?制度漏洞或许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微博]认为,奥赛康的问题是老股转让和新股募资比例严重失衡,若在制度上规定好老股转让不应超过募集金额的一定比例,这样就不会有漏洞了。
另一方面,利益群体总是罔顾“三公”原则钻取制度漏洞的空子,将推高定价的效应发挥到极致。不少业内人士质疑,如此高价发行,承销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对比奥赛康仅剔除高报价的12%,同样是新股的良信电气剔除了高报价的80%,良心何在?
据业内估算,此次发行,承销商中金公司赚取承销费6311万元,帮助老股东减持承销费2亿元,总承销费接近3亿元。尽管有投行人士称,询价是投资者自己的行为,与投行无关,但证券交易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在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卖方占据明显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强调“买者自负”的同时必须强化“卖者有责”。
此外,为何资本市场改革在关键问题上讨论多年却始终没有实质进展?为什么在考虑中小股民的同时还想着照顾特殊群体的利益?为何只是窗口指导而鲜少自查自纠?这是否意味着监管者不作为?
证监会主席肖钢近期有一句话比较中肯:股民亏损不是愿赌服输,而是监管不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微博]上海分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顾铭德指出,中国股市长年低迷,严重与经济晴雨表功能不符,严重损害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严重阻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减弱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严重损害中国经济改革崛起的国际国内形象。这样的责任究竟该由谁来负?需要追究责任吗?
3 股市发展期待双轮驱动
事实上,“跌跌不休”的股市已经反映了市场对新股上市带来的预期。虽然此次IPO重启如广大投资者所愿,从审核制向注册制转变,将新股发行的选择权充分交给市场,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反而因为一个月51家的发行频度而疾呼“悠着点”!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看来,作为监管者现在很尴尬,如果控制新股发行的节奏,意味着“新瓶装旧酒”,一年多的改革没有获得成功;如果不控制,则二级市场价格将不断下跌,甚至是大幅度回落。
投资者的争议焦点究竟何在?股民陈先生的回答点出了关键:“监管层实则回避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在开启IPO时没有制定出一个合理的退市规则来严格执行并被市场所接受。”
诚然,新股发行是证券市场必备的一项工作,但前提是要“有进有出”。一边是疯狂的IPO发行,另一边却是退市企业数的停滞不前,股市“不死鸟”现象的频繁出现。由于上市成为高管造富的有效途径,面对不合理的市场体系,企业一面不惜代价包装上市,另一面借各种方式套现转移资产。这也导致疯狂的IPO不仅大幅增加了市场的融资压力,也让不少股民颇感恐惧。
在不能寄望于道德自觉的资本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和自身的诚信建设是维护公众投资者利益、维系公众投资者信心、关乎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多位专家呼吁,管理层需推动股市改革的市场化和法制化同步发展。“市场化与法制化是中国股市向前发展的两个‘轮子’。市场化赋予中国股市向前发展的动力,法制化则为市场化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唯有实现两个轮子‘同步’,才能确保中国股市的规范发展。”皮海洲说。据新华社1月13日电
发送好友:http://xingu.sixwl.com/pinglun/15327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新股发行乱象频出拷问制度缺陷 新股 发行 投资者 制度 奥赛康IPO发行被叫停
上一篇:私募机构打新仍以做差价为主
下一篇:人民日报新股开闸为何总见熊出没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