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图片大小 function resizepic(thispic) { if (thispic.width > 560) thispic.width = 560; } //无级缩放图片大小 function bbimg(o) { var zoom = parseInt(o.style.zoom, 10) || 100; zoom += event.wheelDelta / 12; if (zoom > 0) o.style.zoom = zoom + '%'; return false; }
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新股 >> 新股要闻 >> 浏览文章

IPO重启在即 保代重回百万年薪金领时代

发布时间:2013-12-18 1:04:00 来源:证券日报 浏览:次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 / 3600000);

  据猎头公司透露,已有券商对保代给出10万以上的月薪,也就是说保代又回到了年薪百万的时代,不仅如此准保带的待遇也不低,有些券商对准保代给出了30万元-50万元年薪

  IPO开闸在望,这让在投行“寒冬”中煎熬一年多的投行精英们看到了苦尽甘来的希望,投行员工也戏言道,终于又从白菜价回到了高富帅。随着IPO开闸的到来,投行保代人员的流动也趋于正常。

  投行回归百万金领时代

  在IPO开闸消息放开后,投行人员流动趋于回暖,本报记者曾于IPO停发满一年时对券商保代进行了流动性统计。在没有项目可做的一年里,保荐代表人流动性日益增大。根据证监会披露的监管信息可以看出,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的一年时间里,登记机构有所变动的保代达109人,而监管登记状态显示登记变更中的人数为64人。据此计算,在一年时间内选择离职跳槽的保代总数达173人,占据保代总人数的7.2%,这个数据大大超出每年5%的正常流动。

  同时本报记者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中航证券流失率最高,保荐代表人人数已从28人降为14人,人员流失一半。除此之外,流失率较高的分别为华泰联合与中银国际,分别流失11名与10名保代。而转入保代最多的券商是申银万国,在已登记变更的109人中有21人转入申银万国,占据已变更登记人数的19%。

  在IPO开闸消息放开后,中航证券注册保荐代表人数明显有所增加,已由原来的14人增加至16人,同时投行已注册保荐代表人总数也增加5人。不仅仅是中航证券保代人数有所增加,各券商投行也纷纷活跃起来,券商已经在大规模组建投行团队,如五矿证券在官网发出公告,聘请保荐代表人4-6名,一般从业人员数名。而同样在加大投行人员招聘还有爱建证券、光大证券(601788,股吧)等多家券商,包括在去年IPO停发期转入保代最多的申银万国也在继续招收保代。

  多家券商不仅在官网发布招聘信息,同时在各大招聘网站发布投行及保荐代表人招聘信息。据记者统计,券商仅招聘投行从业人员的招聘信息就已达3000多条,无一不在表示券商在大规模的重组投行团队,为接下来的IPO做准备。

  不仅如此,券商还在重金抢人,记者从猎头处了解到,各猎头公司近期对券商投行人员的挖角热度在逐渐上升。据猎头公司透露,已有券商对保代给出10万以上的月薪,也就是说保代又回到了年薪百万的时代。不仅如此,准保带的待遇也不低,有些券商对准保代给出了30万元-50万元的年薪。

  投行人员转型

  虽然券商加大投行人员以及保代准保代的招聘力度以及收入,但不可否认的是券商投行前几年的黄金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越来越严格的审核以及业务收益空间的缩小无不昭示着券商投行风光已不再。

  对此某大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前几年股市虚高以及证券金融市场本身问题,保代才有了‘辉煌’。但随后几年中国经济下滑将持续,不要说投行整个金融业都会不景气。”

  “尤其是近期,随着保荐代表人考试通过率的逐渐走高,通过考试的人逐渐增多,国内券商投行也在逐渐趋于饱和。而且如果最终实现了注册制,那么保代的责任将大幅增加,因此很多投行人员的目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IPO。”上述投行人士表示,随着新股发行改革办法中透露出的“信息透明化”、“核查从严化”等的推出,必将对投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投行转型或多元化成必然趋势。

  而在此次投行人员流动回暖中,虽然很多转做其他项目的原上市IPO的投行人员又把目光转回了IPO,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回头。据记者了解,在新三板这一板块上,有些从IPO团队借调过来的人员并未回到IPO团队,依然做着新三板项目。

  对此某券商场外市场人士表示:“没有回IPO团队有多种原因,新三板即将迎来扩容,券商也在加大对新三板的抢夺,虽然新三板收益低,但我们主要看的是新三板接下来的后续服务与项目储备,因此新三板不能放弃。”

  “同时比起IPO来说,新三板项目充足,现阶段一些中小券商并未转向IPO的原因也在于,项目储备并不充分,尤其是经过IPO停发的这一年,资源重心转移,没有后续储备项目,做IPO也没有优势。”同时上述人士还表示,很多投行人士转型并不仅限于转向新三板,很多人也转向了资管、固收等方向。


发送好友:http://xingu.sixwl.com/ipo/14902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var duoshuoQuery = { short_name: "sixwl" }; (function () { var d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ds.type = 'text/javascript'; ds.async = true; ds.src = 'http://static.duoshuo.com/embed.js'; ds.charset = 'UTF-8';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body')[0]).appendChild(ds); })();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