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藏金机构报价博弈 配售主动权回归承销商
“整个游戏规则完全变了。”这是专门负责打新的私募投资经理陈文(化名),看完新股询价和配售条文后的第一反应。
陈文所说的游戏规则改变,一是指剔除网下报价最高10%部分,限制有效询价机构数量的上限;二是网下配售方式由摇号、比例配售变成主承销商自主配售。
在参与打新的机构看来,这代表着网下配售这块蛋糕的主动权掌握在券商手中。
“现在新股要中签,搞关系更重要。”深圳一位固定收益部总监直言,机构的共识是首批新股中“有金子”,最关心的是自己能否分到网下配售的蛋糕。
报价相互博弈
“过去是报低价没办法入围,机构为了确保入围,都拼命报高价。但现在规则变了,报高价会被踢出去,同样不能入围。”某劵商自营部专门负责打新的投资经理小李感慨,报高价的机会风险增加。
除了“报高价没机会”,新股定价规则的另一个变化是限制有效询价机构数量的上限。
新股定价部分的第3条显示,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提供有效报价的投资者家数为10-20家;股票数量4亿股以上,有效报价的投资者家数为20-40家。网下发行股票筹资总额超过200亿,有效报价的投资者数量可适当增加,但不得多于60家。
“以前只规定有效询价机构的下限不能低于20家,否则就要中止发行。但现在规定有效询价机构的上限,直接控制入围人数。”陈文介绍,以前单只新股询价中,入围机构有几十家甚至是上百家。
限制入围机构数量后,单一机构的获配数量将大幅提高。
“假设公开发行股本4亿股,每股定价10元,其中70%股票在网下配售。如果在20家平均分配,单家机构配售的市值是1.4亿元。”原平安证券一位投行人士介绍,改革前,深交所上市的新股,单一机构获配市值大多数为2000万元。
获配数量增加,会给机构报价带来心理震慑作用。“虽然首批大部分公司不需要担心破发,但配售数量比较多,一旦破发,亏损也不小。”小李坦承,获配量较大也会增加其报价压力。
新股定价操作并不复杂,但对几百家询价机构而言,相互之间的博弈加剧。
“现在是不能报高价,也不能早报价,更要和投行搞好关系。”陈文认为,机构报价能否入围,直接取决于与发行人和承销商的紧密沟通。在他看来,新规等于是“变相鼓励私下勾兑的”行为。
多位机构坦承会利用关系打听消息。
“对于一些明显有利可图的新股,比如某些稀缺性品种,只要消息灵通,让报价与最终定价偏离度越小,机会就越大。”前述深圳中型基金固收总监表示,新股要中签,必须和券商“搞关系”。
一家中型券商资本市场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法规不允许券商透露其它机构的报价情况,但每个人都有校友、同事、朋友等各种圈子,很难避免私下透露报价的情形。
券商平衡利益
对网下配售的机构而言,游戏规则的重要变化还体现在网下配售采取主承销商自主配售。
“自主配售就意味着一批机构报价,但配售给哪些机构由券商来决定。”前平安投行人士称,海外投行的操作模式是机构报价只是参考,新股最终配售给谁,需要谈判协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早在今年6月征求意见稿发布时,有些券商已经开始准备自主配售方案。他们将参与询价的机构客户分为A、B、C、D等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客户采取不一样的配售比例。
“当时考虑的思路是上百家询价机构入围,再按客户类型实行比例配售。但现在入围机构也就20家,不需要比例配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新规和券商最初设想的模式完全不同,只能重新设置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接触的多位投行人士称,自主配售意味着每家券商的操作方案都不同,自11月30日以来,券商资本市场部一直在开会讨论方案。
“我们初步讨论的方案是参考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做法,要求获得配售的机构延长锁定期。”深圳一家券商资本市场部人士介绍,机构网下配售并没有锁定期,但对于争抢非常激烈的新股,机构估计也愿意接受多锁定3个月的做法。
有些券商自主配售的方案则倾向于配售给长期合作伙伴。“新股质地优良,机构都在抢,我们关系好,可以配售给你;但当我们发售的新股募集困难时,你也要帮忙买一点。”华林证券一位投行人士介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从战略合作的角度来平衡利益是多数券商思考的方案。但有些券商对战略合作的考虑并不简单局限在新股,还包括定向增发、公开增发、债券承销等一系列产品的销售。
“自主配售意味着有很多猫腻,对于机构都想要的品种,给谁都不合适。我们也很痛苦。”一家专做中小企业的券商投行人士称,他们讨论的思路是采取比例配售或是摇号的方式来确定配售对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券商目前尚未有成型的版本。
“自主配售的原则和框架在发行公告前会对外发布,但细节不会向外公开。具体如何操作很有讲究,不一定适合摆到台面上来。”一位与多家券商投行接触的人士称,无论是什么样的模式,投行都会平衡各方利益。(编辑 卜坚 郑世凤)
发送好友:http://xingu.sixwl.com/ipo/14543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过渡注册制背后优化发行条件缺位 静候IPO办法修改
下一篇:韩复龄监管层只做裁判 IPO注册制或需两年过渡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