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图片大小 function resizepic(thispic){if(thispic.width>560) thispic.width=560;} //无级缩放图片大小 function bbimg(o){ var zoom=parseInt(o.style.zoom, 10)||100; zoom+=event.wheelDelta/12; if (zoom>0) o.style.zoom=zoom+'%'; return false; }
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新股 >> PE-VC动态 >> 浏览文章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募资压力大 行业进入转型期

发布时间:2013-7-17 22:30:2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秦伟

   “现在,面对国际投资者时,‘中国故事’已经帮不上忙了。”谈及在中国市场的融资,母基金(FOF)Capital Dynamics董事总经理Markus Ableitinger的悲观情绪,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募资困境。

   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加上A股IPO持续冰封,正给投资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带来越来越大的募资压力。

   AVCJ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私募股权融资规模66亿美元,较去年下半年下降25.5%。其中,美元基金18亿美元,是2009年以来的半年度最低点;人民币基金48亿美元,也比去年下半年的64亿美元缩减1/3。

   另一方面,投资规模也在缩减。今年上半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规模79亿美元,较去年下半年下降25.5%,其中,成长型及上市前(pre-IPO)交易仅14亿美元,缩水71%,并购型交易规模则下跌79.9%至9.85亿美元。

   “很多人感到困惑,这对整体规模会有影响。”洛克希德马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亚洲私募投资总监谢迪洋认为,但从微观层面来看,宏观经济的压力,例如银行对个别企业贷款的压力,会迫使其出售一些优质资产,对于私募股权基金来说,这又是很好的进入时机。

   另类退出问路

   私募股权基金,本该是在任何经济周期下都能找到投资机会的行业,但在中国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们却发现,他们面对的问题并不只是挑出好企业那么简单。

   “LP可以选择投到其他地方。私募股权基金是个很残酷的行业,你必须能证明自己能够在3到5年的时间里成功退出(带来回报)。”Markus坦言,美国市场复苏以及其他市场的机遇,让投资者对于中国的投资“更加挑剔”。

   “肤浅”的数据或许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资者的偏好转变。根据AVCJ的统计,尽管上半年整个亚太区融资规模比去年下半年下跌24.1%,在亚太主要市场中,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度却鹤立鸡群,融资规模较去年下半年实现增长,其中,日本融资规模增幅达76.5%。在投资规模上,印度则是除澳大利亚之外,唯一一个看得到增长的地区(亚太区内)。

   “LP开始问你什么时候退出、投资表现如何、利润多少这些问题。对于一些GP来说,这是以前从来没遇到过的情况。”Markus表示,几年前,向国际投资者融资时,‘中国故事’已经很有说服力,而如今,LP先要看到你的投资表现。

   当“中国故事”开始“失效”,IPO这个曾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退出方式效用大减,GP们发现要拿出令人信服的投资表现难上加难。投中集团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共有6家VC/PE机构通过3家企业的上市实现11笔IPO退出,总计获得账面退出回报16.1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仅为2.16倍。

   “如果你持有大量股权,你能卖给谁?”Markus指出,对于持有多数股权的私募股权投资者来说,直接出售又会不利于投资者与被投资公司之间的关系。而在Markus看来,持有少数股权也不是有效的解决方式,不仅私募股权投资者会更难接触到公司,也会让其难以控制退出时间,无法向LP交出令人满意的退出时间表。

   面临退出渠道堵塞的情况,有些私募股权基金则开始发掘另类退出方式——对LP分红。

   “实际上,这在其他市场已经比较普遍。”云月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陈汉表示,对于私募股权投资而言,所谓退出就是让LP能够在一定期间收回资金并获得回报,只要企业业务、质量够好,业务能够有增长,分红就可以为LP提供回报。

   私募基金转型期

   过去一段时间,在中国,人们倾向于用“全民PE”来描述私募投资的火爆程度,而面对各种负面因素,全民PE的时代或将转变为PE洗牌的时代。

   “以前(在内地)做私募股权投资的人和一些跨国企业可能沟通不多,一心想着投资之后(让公司)上市,现在就要慢慢培养这些人脉了。”谢迪洋认为,在IPO行不通时,私募股权投资者需要考虑其是否能了解到跨国公司或是大财团的需求,将自己的投资做恰当的出售安排。

   而另一方面,在投资规模上,LP的话语权或许更大。“不是每一个(LP)都对亚洲、新兴市场有兴趣。”谢迪洋坦言,GP可能需要考虑把投资规模适当缩小,而对LP而言,除了投资多样化,对GP的约束力也更强。

   “IPO总是会回来的,这个区域总是会有成长,如果对亚洲有长远眼光的跨国企业也会在这个时间进来购买资产,毕竟国内很多方面已经做得很成熟。”谢迪洋认为。


发送好友:http://xingu.sixwl.com/PE-VC/11499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var duoshuoQuery = {short_name:"sixwl"}; (function() { var d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ds.type = 'text/javascript';ds.async = true; ds.src = 'http://static.duoshuo.com/embed.js'; ds.charset = 'UTF-8';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body')[0]).appendChild(ds); })();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