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新股 >> 新股评论 >> 浏览文章

贺宛男IPO开闸不能走老路

发布时间:2013-4-12 8:00:05 来源:新闻晨报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贺宛男

  随着拟上市公司财务自查告一段落,进入抽查核查阶段,关于IPO即将开闸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尤以新华社于同一天(4月11日)连发三文为IPO重启造势,成为其中的最强音。新华社三文的标题分别为:“暂停新股很难救市”、“IPO无法改变股市基本运行趋势”和“休克疗法不能解决原有矛盾”。三文的基本观点是,从国内外经验和数据来看,新股发行对股市涨跌没有显著影响;而暂停新股发行则干扰了市场运行的正常程序,不仅掣肘了直接融资功能,“堰塞湖”的形成也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心理。因此,IPO应尽快开闸,并且预言,“开闸后新股必成抢手货”。

  笔者也认同新股不能长期停发,一个正常的市场,毫无疑问必须具备良好的融资功能。问题是,为什么中国股市20多年历史中,暂停新股发行达8次之多?屡屡暂停新股的背后,既有投资人对新股抽血的恐惧,更有新股发行制度的根本缺陷。

  新股发行制度的根本缺陷是什么?那就是先流通25%,一年后75%的大小非如潮水般涌来,通俗地说,即每发一只新股,必跟着三只老股(老虎)。正因为首发流通股占比很低,既给人以新股稀缺的假象,又可藉此抬高股价。再加上新股定价(市盈率)以发行前一年业绩作为依据,中介和发行人便千方百计做高这一年的业绩。既然“这一年”利润是堆出来的,一旦圈钱到手,业绩迅速变脸便成了普遍现象。

  正是中国新股发行的这一制度性缺陷,造成了新股发行目的就是为了圈钱和套现。圈钱者,首发尽可能把发行价做高,明明2亿够了,圈它10亿、8亿;套现者,一旦解禁,立马卖出,为了套现,年年涌动高管辞职潮。最典型的浙江世宝,发行募资从5.1亿直减至3000多万,也要发,为什么?因为在港股市场,发行人的股份只能作为内资股,永远不得流通变现。如今在内地上市了,发行人的1.6亿多股份(市值20-30亿),有朝一日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

  为什么国际股市不惧怕新股发行?因为一家公司一旦上市,绝大部分股份均可以流通,而不像A股市场,后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为什么2007年10月股指能跃上6124点?就是因为彼时大批股改股尚未解禁,而新发的还是一只新股,后面三只“老虎”还未出笼。数字最能说明问题,2007年10月6124点时沪深股市流通市值不足9万亿元,而一年后股指跌到1600多点,就是因为前有“狼”(新股)、后有“虎”(大小非),流通市值竟膨胀至15万亿!并且一路高歌,直至20万亿。

  IPO可以开闸,也应该开闸,但开闸决不能走老路。笔者多次建言:第一,新股开闸一定要打破“上一只新股,跟三只老虎”的旧规;第二,新股定价以发行前三年作为依据,一年的报表太容易造假,延长至三年可使人放心些。

 

var duoshuoQuery = {short_name:"sixwl"}; (function() { var d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ds.type = 'text/javascript';ds.async = true; ds.src = 'http://static.duoshuo.com/embed.js'; ds.charset = 'UTF-8';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body')[0]).appendChild(ds); })();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