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改革要与二级市场结合
一位参与IPO在审企业财务审核的证监会人士透露,证监会已开会决定,IPO的重启与改革配套方案将在今年5月底同时推出,改革的五大思路也已明确。这被舆论视为管理部门顺应投资者要求的举措,受到广泛好评。
现行的IPO制度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已为上一轮重启以来将近4年的市场实践所证明,席卷而来的IPO已经把A股市场摧残成了只能在全球市场垫底的市场。因此,管理部门要想让IPO重启顺利进行,必须进行改革。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本轮IPO在2009年重启之前,管理层也曾对原来的IPO制度进行改革,并且经过了市场广泛的讨论,有些意见还得到了管理部门的采纳,其声势不能算小。但是结果呢?最近几年来的IPO已经成为A股市场建立20多年来最为疯狂的圈钱狂潮,引发了一轮难以扭转的大熊市,只是在暂停IPO的最近几个月,这种可怕的跌势才勉强遏制住。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上一次的改革是不成功的。所以,在此次IPO面临再度重启的关键时刻,才需要再一次对IPO制度进行又一次改革。
那么,这一次的改革就能收到让投资者满意的效果吗?按照目前传出的信息,答案显然是不可能乐观的。这位证监会人士透露了IPO制度改革的五大思路:一是修订完善相关制度,细化信披的要求,淡化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二是开展IPO专项核查工作,并结合工作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检查中取得的经验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规范中介机构和发行人的相关行为;三是完善定价约束机制,会进一步提前预披露时间;四是询价配售的新情况和新特点,继续抑制炒新;五是打击粉饰业绩等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些内容,没有一条是不正确的,但把它们捏合在一起看一看,却又显得那么空洞。它根本没有触动现有IPO制度的要害问题,只是对原有制度的“边角料”进行一些小修小补。
A股市场IPO的要害问题在于,长期以来,IPO被权力作为资本市场存在的一个理由,因此它已成为权力用来服务于其经济管理目标的工具,先是成为国企解困的融资工具,继而又成为央企做大做强的融资工具,最近几年,它又被用作因为货币政策紧缩而向企业输送资金的工具,其表现形式就是大力推进市场的融资功能,股票二级市场上投资者的交易也需要围绕这个目标发挥作用。因此,我们才看到市场上一个奇怪的现象,管理部门对于IPO的高价发行总是以“市场化”为借口而拒绝实行监管,任凭IPO企业形成堆积如山的超募资金,而对二级市场上一些投资者的“炒新”,尽管它同样是“市场化”的表征,但管理部门百般看不惯,动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打压。这样一来,二级市场无法成为IPO的有效承接,这两个本应比翼齐飞的市场成了互相克制的对头,只要IPO一多,二级市场的行情就承压。自然,这种管理思路的结局是IPO和二级市场两败俱伤,尽管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拒绝投资者的批评,但市场的规律却是不可逾越的,最终市场的力量可以倒逼管理部门不得不暂停IPO。
IPO制度肯定要改革,否则即使重启也会在市场的压力之下停下来。但是,这种改革不应该停留在对现有制度的小修小补,而是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大刀阔斧地改革一切不适应市场实际的陈规陋习。这种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二级市场结合起来,要承认并且尊重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炒新”要求,让新股上市以后能够有一段稳定的上升空间。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对目前的IPO定价制度进行改革,不能以“市场化”为幌子听凭IPO企业圈钱,将本应属于二级市场的交易性利益全部榨取干净。以前那种新股上市即“破发”的情况只能证明其定价是充满泡沫的,而当这样的公司接二连三地出现的时候,就证明这个定价制度出了大问题。令人遗憾的是,管理部门对这种现象不但不感到痛心疾首,不检讨自己管理上的失误,反而认为这样可以挤掉二级市场上的泡沫,实在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标签:IPO改革要与二级市场结合 证监会 投资者 ipo
上一篇:熊锦秋扎牢制度篱笆 防止造假帮凶金蝉脱壳
下一篇:IPO重启 绕不过去的坎
·人民币兑澳元直接兑换首日多数银行仍在做交叉盘2013.04.11
·疑热钱流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2013.04.11
·中国长期本币信贷评级14年首度遭降2013.04.11
·惠誉降级警示须未雨绸缪2013.04.11
·热钱汹涌外汇占款连续三月上涨2013.04.11
·直兑澳元首日人民币对美元触及涨停201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