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首轮新股发行不能验证改革是否有效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新股发行恢复不久,先后多家公司公告暂缓发行,使得市场上对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措施提出了各种质疑。多家券商认为,首批启动的新股暂时未能起到验证本轮改革有效性的作用,随着新股发行进程的进一步简化以及市场各方对自身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当前市场争议的诸多问题将逐步得到清晰答案。
西南证券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出现各种所谓的伪市场化现象,一方面与首批发行的特殊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各方对改革规则的理解偏差有一定关系。
“问题主要出在首批新股的发行方案上,即首批新股中多数公司的发行安排不得不加大存量股的发行。”该负责人指出,原因很简单,首批新股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规模三年前就确定了。对于一家处于成长期的公司而言,三年的变化虽不至于翻天覆地,但也能达到今非昔比的地步,三年前的盈利水平对应三年后的募集资金规模,超募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而这也就是首批新股无法验证本轮改革有效性(限制“三高”)的原因所在。
广发证券投行人士也表示,长达一年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暂停,使得市场上长期没有新鲜血液注入,面对新股开闸,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热情高涨,再加上一直以来投资者对新股包赚不赔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在市场化改革的初期出现一些反复的现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该投行人士指出,高价的形成归根结底是供应量过少的问题。所以,目前的“三高”问题仅是阶段性的情况,随着市场化的继续发展,审核节奏的加快,供给量将逐步加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将起决定性作用,新股定价将趋于合理。西南证券相关部门负责人强调,改革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方要做到归位尽责,需要对改革的认识统一、步调一致,片面的理解改革规则、习惯性的规避监管漏洞、僵化的执行发行条文等等一切非市场化的操作方式被摒弃了,新股改革的历程也会变坦途。
针对市场对“老股转让”制度的质疑,广发证券投行人士表示,老股转让作为资本市场一种基本的制度设计,虽然一直存在大股东提前套现的争议,不过其增加流通股比例、抑制新股炒作的作用也受到市场肯定,在成熟市场被广泛使用。因此,不能简单否定这一市场化尝试。改革效果充分显现需要市场之手发挥作用,需要时间来检验,也需要市场各主体积极明晰责任,积极履责。老股定价是市场化的结果,未来随着发行节奏的加快,流动性溢价的泡沫将减少。
发送好友:http://xingu.sixwl.com/pinglun/15344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点评首轮新股发行不能验证改革是否有效 新股 发行 市场化
上一篇:点评公募基金应引导IPO定价回归理性
下一篇:证券时报规范机构报价须出重拳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