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新股 >> 新股评论 >> 浏览文章

IPO财务核查撤材料风潮缘何提前兑现

发布时间:2013-1-21 9:52:49 来源:证券时报网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证券时报记者 刘璐

  自证监会部署做好首次公开发行(IPO)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以来,各方情绪肃然凝重,各种揣摩纷至沓来。从去年12月28日通知公布之日起,每一终止审查企业都因此得到了超高规格的聚光灯待遇,并屡屡与财务核查相提并论。

  而这其中或另有因果。先看看首先被聚光的遵义钛业,它恰好于12月28日终止审查,似乎很难摆脱与财务打假风暴的关系。可是,仔细琢磨这家IPO著名失意者的怅然征途,其实并非那么回事。遵义钛业于2008年4月通过发审之后恰值IPO发行暂停,2009年IPO重启后遵义钛业的业绩因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大幅下滑,无力满足IPO要求,但却并未申请撤回材料,而是成为IPO排队大军中失意的“滞留者”。遵义钛业与IPO不得不说的告别,与财务核查关系并不大。概念化的联系固然令核查之威呈现喜人之势,务实地探究具体情况,也许更有利于理解这些被高度聚光的IPO失意者。

  再看,进入2013年仅10天,又有6家企业终止审查。与2012年相比,这个数据可谓惊人,毕竟去年全年终止审查总数是68家。对此,我们不妨来算一笔时间账:一家IPO在审公司,如出于核查压力而主动撤回材料,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公司与股东沟通撤回意向,如召开董事会、股东大会,那么从提议到递交撤回材料申请并获批终止审查,流程所耗费时间至少20天,在有外部股东存在的情况下沟通可能更费时;第二步是公司、保荐机构需按照各自的审批流程分别出具加盖公章的申请报告递交给证监会;第三步是证监会受理申请并批准。考虑期间的元旦假期,更令高效撤退成为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

  那么,预料中的IPO财务核查将引发的企业撤材料风潮,为什么会提早兑现?这要从IPO中的“滞留者”现象说起。仔细审视IPO名单,不难发现其中不少企业长期滞留在某种审核状态,或在初审阶段,或在反馈意见阶段,或处于中止审查,如此等等。滞留背后的原因或有两种:一是企业由于自身原因遇到IPO“拦路虎”,希望以时间换空间,比如业绩大幅下滑后希望以次年业绩证明盈利能力,又如一项合规批文的办理旷日持久;二是上市存在行业限制或政策尚不明朗,此类如房地产企业、城商行农商行、餐饮企业等。记者曾获悉,IPO滞留者中不乏已停止更新申报材料者。

  这些“滞留者”沉默而真实地存在着,垫高了IPO堰塞湖的水位,而高企的水位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滞留者”不肯离去的原因,毕竟身后的队伍正越来越长。在疏浚堰塞湖的工程中,这些企业是可能性极大的离场者,尤其是在疏浚已势在必行、多管齐下时。由此,在声势浩大牵动人心的核查期间,离场者各色交织,难以简单扣帽。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