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3天发5文造势IPO重启
称财务核查耗巨大人力物力,停发新股是对市场功能的扭曲
市场关注新华网IPO
最近三日,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连续刊发5篇聚焦IPO(首次公开发行)重启的文章,引发市场关注。
昨日,新华社刊发两篇关于IPO重启的文章,一篇质疑“声势浩大、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IPO财务核查)运动究竟能否解决造假的根本问题?”,另一篇则“期待监管层抓住IPO重启的契机,还权市场,以真正的市场化改革来解决IPO难题”。
此前的4月9日,新华社发文称IPO“成为股市下跌的替罪羊”,“重启新股发行势在必行”;4月10日,新华社再发两文,称“暂停新股发行,是对资本市场功能定位的扭曲”,“休克疗法不能解决原有矛盾”,当日的文章还称“IPO重启之后新股必然成为抢手货”。
由于暂停新股发行(自去年11月3日开始)和史上最大规模的IPO财务核查,皆在证监会前任主席郭树清任内发生。新华社高调质疑IPO暂停发行,被市场人士解读为证监会新任主席肖钢将近期将重启新股发行。
因担忧IPO近期将批量重启,本已羸弱的股市昨日再次走低。沪上一资深投资人士昨日表示:“股市固然不能缺少融资功能,但必须是在投资功能健全的前提下。”
一些A股投资者关注到,由新华社主办的新华网目前正在排队IPO。
“复核耗资数千万,可疑项目未被重点检查”
目前,“史上最严”的IPO财务核查已结束自查,监管正复核抽查资料,IPO何时重启牵动着市场神经。按照之前的报道,监管层将在本次财务核查完成之后重启IPO。
新华社昨日撰文称,此次财务核查仅在复核阶段就要耗资数千万元;并称“一些较可疑的项目或者问题保荐代表人保荐的项目并没有被重点检查,顶着压力不撤单而又没被抽中复核的问题企业就此逃过一劫”。
至于哪些项目可疑,新华社并未列出。
新华社提出的观点是,要从制度层面把IPO企业和中介的造假冲动降到最低。新华社说,“在中国市场,不仅是造假的企业难以得到应有的惩罚,就连归证监会管的中介机构也很难被处重罚。究其原因,中国证券市场不是缺乏规则,而是缺乏对规则的执行力。”
关于证监会是否将对涉嫌造假发行股票的中介机构予以重罚,亦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若证监会此次真的痛下杀手,那将会建立起全新的整肃标杆,而A股市场也将向国际化再迈进一步。
新华社昨日还发表另一篇稿件,指向证监会使用行政手段行使监管权的问题。文章称“历史经验表明,暂停IPO会导致新股成为稀缺资源,进而推高上市后涨幅,扭曲一、二级市场价差。”文章重提,要尽快下放再融资审批权等措施,“指数越低时,越容易推出改革措施,且改革所带来的阵痛越小。期待监管层抓住IPO重启的契机,还权市场。”
新华网仍处初审状态
昨天已是新华社连续第三天发表对IPO重启的评论稿。
在沪上一资深投资人看来,昨日新华社的稿件“有论点、无论据。显得有些仓促,似在为前两天的稿件补缺”。
本周二,新华社发文称,IPO对股市的影响被放大,成为了股市的替罪羊。文章认为,股市不断下跌,新股发行遭到各方口诛笔伐,在各方压力下,IPO最终停发停审。报道称“其中各种纠结让监管层始终不敢公开承认这一事实”。
本周三,新华社再发两篇稿件,称暂停新股发行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排队企业为上市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公司治理已付出了巨额成本,暂停一方面加剧企业财务成本,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企业融资预期渺茫、资金链告急,对众多中小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文章还称,IPO会改变股市行情的趋势。在国际股票市场上,也没有一次暴跌是因为IPO太多。
新华社密集的发稿频率,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并引发热议。根据新华社报道,IPO不会改变股市行情的趋势。在国际股票市场上,也没有一次暴跌是因为IPO太多。“用美国股市来论证IPO与涨跌无关有些不够专业,”一资深投资人称,毕竟美国市场的IPO没有审核制。
事实上,在新华社连续发文点燃IPO重启预期之后,刚经历了一轮重挫的A股再次下压。昨日上证综指再收阴线,下跌0.3%;且成交量极度萎靡,两市成交额仅704.4亿元,显示出投资者信心已跌入低谷。
分析人士称,新股重启后企业将融走的大量资金,来自于同样一个股市,一、二级市场的资金池并无任何的分界,IPO“堰塞湖”一旦放闸,A股将承压。
资料显示,目前A股尚有712家IPO在审企业。值得关注的是,新华社主办的新华网在今年1月4日进入了初审名单。
“休克疗法”功过参半
对于IPO“堰塞湖”泄洪的市场担心,新华社在4月10日的报道中称,经济周期和市场规律,是主导股指涨跌的最重要因素,不可能通过IPO的节奏去强行改变和扭转。暂停新股发行干扰了市场运行的正常程序,不仅掣肘了直接融资功能,“堰塞湖”的形成也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心理。
对于证监会此次暂停IPO“休克疗法”,在财务核查中身心负累最重的投行圈内,褒贬各半。
“我承认这种大范围的财务核查有些过头,让投行去充当稽查甚至是私家侦探,的确有些不合适,”一资深保荐代表人说道,“但我认同证监会要彻底肃清财务粉饰、造假注水的改革决心。从长远看,对行业益大于弊。”牵涉利益众多的A股IPO,已因业绩粉饰、利益输送等陋习而积重难返。
另一名投行业务负责人则表示,认同新华社昨日文中所指“以真正的市场化改革解决IPO难题”,以及“坚持推进改革现行审核制度”。但他认为文中提出的几点建议,包括健全集体诉讼或代为诉讼等责任追究机制、增大违约成本、考虑分流一部分IPO到新三板等,并没有言中改革核心。
“一个健全的具有融资功能的市场,必须是吐纳有序。我并不赞同在还没有疏通退市制度的前提下,重开IPO。”该投行人士称,“既然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已在很短的时间里火速建立起来了,现在完全可以让有融资需要的企业去那里挂牌。真正的好企业不怕找不到识货的机构买家,没必要一股脑儿来中小投资者聚集的A股。”
上一篇:以真正的市场化改革解决IPO难题
下一篇:IPO折戟重创不合规群体 一董事长折损千万崩溃痛哭
·中国资本流动波动探因2013.04.13
·人民币汇率暴涨 对出口造成负面影响2013.04.13
·经济数据向好股市却清淡 “经济晴雨表”为啥总失灵2013.04.13
·“升级版”的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2013.04.13
·全球资金“扎堆”股市 新兴经济体需警惕资金回流2013.04.13
·改革错了免责 关键是谁来评判201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