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新股 >> 新股要闻 >> 浏览文章

重启IPO的重要前提是铁腕执法

发布时间:2013-4-11 16:26:00 来源:新华网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新华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赵晓辉、陶俊洁)证监会针对排队IPO企业的财务核查已经逼退160余家企业,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市场的作用。但面对造假频现、包装普遍的A股市场,如何从制度层面把造假冲动降到最低,恐怕是监管层在重启新股发行时必须要考虑的。

  去年底,针对接连出现的万福生科(300268,股吧)等财务造假问题,再加上等待IPO的800家企业很多业绩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证监会发起了A股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务核查。在证监会的严厉表态下,券商纷纷主动撤单,以免被查出问题后受到牵连。160余家企业终止审查让等待IPO的队伍骤然减少。

  如此财务核查的高压态势令企业和中介机构不由得更加尽职尽责,短期效果不可谓不明显。不过,仔细想来,这样声势浩大、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运动究竟能否解决造假的根本问题?

  据记者了解,此次财务核查仅在复核阶段就需要投入上千人、耗资数千万元,再加上自查阶段各中介机构的种种费用,颇为昂贵。就目前的结果来看,一些较可疑的项目或者问题保荐代表人保荐的项目并没有被重点检查,顶着压力不撤单而又没被抽中复核的问题企业就此逃过一劫。

  A股市场长期低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投资者信心不足,这包括对宏观经济的担忧、对企业盈利前景的担忧,也包括对上市公司的“不敢相信”。当前,A股市场面临着IPO重启的难题。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暂停之后,如果不能让投资者看到一个呈现新面貌的市场,如果欺诈上市案例依然不断,IPO重启必然面临巨大的阻力,人们对市场的信心很难提振。

  国内外的很多经验教训都证明,通过事前审查来杜绝造假行为很难实现,事后的严惩则往往能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在美国和香港市场,也存在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但是一旦被发现下场很惨。在中国市场,不仅是造假的企业难以得到应有的惩罚,就连归证监会管的中介机构也很难被处重罚。究其原因,中国证券市场不是缺乏规则,而是缺乏对规则的执行力。

  去年以来,监管层表现勇猛,接连开出罚单,甚至一些大型中介机构都依法受到了惩处,此举赢得了市场的赞许。不过,遗憾的是,针对明显的造假问题,还没有出现力度能足够震慑市场的处罚措施。

  如今,财务核查已进程过半,对于核查出现的问题,期待监管层不要心软。期待治理造假不仅仅是一次风暴式运动,而是整肃市场的开始,期待监管层以铁腕执法给投资者创造一个干净的市场环境。

  4月10日:

  4月10日:

  4月9日:

var duoshuoQuery = {short_name:"sixwl"}; (function() { var d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ds.type = 'text/javascript';ds.async = true; ds.src = 'http://static.duoshuo.com/embed.js'; ds.charset = 'UTF-8';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body')[0]).appendChild(ds); })();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