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撤单企业出路几何?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IPO申报企业情况表显示,今年一季度被终止审查的IPO在审企业已达162家,其中拟登陆创业板企业106家,主板中小板拟上市企业56家,创业板占比高达63.86%。
在这轮“史上最严厉的IPO自查风暴”中,创业板成为自查的“重灾区”。
业界普遍认为,造成创业板终止审查企业比例高企的原因主要是证监会对创业板拟上市企业有必须符合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硬性规定,达不到要求就必须撤回上市申请材料。主板和中小板企业并没有明确规定业绩下滑就必须停止IPO的要求。而且因为创业板造假第一例万福生科(300268,股吧)被曝光后,证监会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造假打击力度加大,使得创业板“撤单潮”持续发酵,一批原IPO招股书申报稿有问题且2012年业绩下滑的企业纷纷撤退。
业绩下滑成主因
4月3日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自查结束,证监会发行部和创业板部共收到162家企业的终止审查申请,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9家、47家、106家,创业板的撤单比例和撤单数量都远远高于主板和中小板。这也意味着,自财务核查风暴以来,已有超过三成的创业板排队企业退出。
目前来看,多数拟登陆创业板企业撤回IPO的主要原因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造假打击力度加大。创业板首发上市管理办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两条明确规定:一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二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这在2012年经济环境并不十分理想的情况下,多数试图登陆创业板的企业都无法达到证监会企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的要求。
一家终止审查的创业板公司负责人吕先生对记者表示,创业板企业的审核要比主板和中小板更为严格。“没有增长就只能撤单,尽管企业不情愿也要撤,因为大家知道即使不撤也过不了,反而会连累证券公司和投行。但对于拟在主板上市的企业,证监会并没有明确规定业绩下滑就必须停止IPO申请这一要求。”
他坦承,在已经撤回材料的拟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中,会有一些公司是因为对自己的财务真实性不自信而选择撤回材料,但大部分公司还是因为业绩下滑所致,而且业绩有水分的公司比例也不小。审核标准不科学,过分强调成长性,客观上让企业产生了造假的动机。
与此同时,通过财务造假上市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应公司内核部门要求,他负责的一家农业企业已经主动撤单,确定不再上市。他说:“原因很简单,一是现在会里排队的农业项目很少,被抽中或被否的可能性大;二是农业项目的销售收入难以确定,企业存在造假的冲动。”
然而,自查结束也不意味着撤单的终止,财务核查第二阶段已经开始。证监会4月3日以抽签方式选取了30家企业的自查报告进行抽查,这些企业仍存撤单可能。上市后业绩变脸似乎已成为创业板公司的家常便饭。从创业板公司2012年年报来看,当年上市的珈伟股份(300317,股吧)、南大光电(300346,股吧)、科恒股份(300340,股吧)、慈星股份(300307,股吧)、中颖电子(300327,股吧)等公司,上市首年营业利润同比降幅就超过50%。
记者注意到,即使在已披露2012年年报的165家创业板企业中,2012年营业收入增长超过30%的也仅有60家,占比为36%。
或借并购间接上市
IPO撤回除了让企业十分“受伤”外,以投行为首的保荐机构也元气大伤。统计显示,中信建投沦为“受伤”最重的保荐机构,撤回了11家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占其保荐创业板项目的比例居首。如今,这些撤回材料的拟上市公司和券商投行正在为寻找公司IPO之外的其他出路做着积极的努力。
统计显示,在162家“终止审查”的企业中涉及50家保荐机构,不少投行出现了保荐项目集中撤回的现象,国信证券、中信建投和海通证券(600837,股吧)位居前三。
中信建投是创业板保荐机构中受伤最重的券商。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信建投撤回的拟创业板上市企业达11家,目前仍在申报材料的有13家。这意味着中信建投保荐并申报材料的创业板项目中,有45%的企业已经撤回申请材料。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信建投是国内券商投行的典型代表。过去两年,券商更多以财务标准来选择项目,而对行业前景以及企业未来的成长性考虑不充分。一度备受追捧的光伏等新兴行业在2012年陷入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境地,行业形势急转直下,造成企业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投行则是白忙活,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如今,面对巨大的IPO堰塞湖,“敢问路在何方”成为摆在券商投行和撤单企业面前最严峻的问题。
大幅撤单的创业板企业未来的命运大致有三种:一部分来自周期性行业的企业,等经济环境改善业绩回升,可能会找机会再上或者转战中小板;而那些有技术有实力的科技型企业也可能转向并购以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还有部分业绩和技术本身都有问题的公司可能就彻底止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转战中小板相比,更多创业板拟IPO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借助并购间接上市。为了完善产业链的上下游,很多上市公司在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如果创业板拟IPO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比较大的市场需求,或者是技术具有独特性,比较容易符合收购方的发展诉求。有投行人士表示,他们近期正在与上市公司洽谈,打算和有收购意向的上市公司联手成立并购基金,然后收购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以实现企业间接上市。
除此之外,还有些券商正在为推荐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上市做着积极的努力。但因为新三板的融资规模比较小,交易不活跃,从新三板到主板的通道还没打通,企业普遍不乐意到新三板挂牌。
新金融记者 张娟儿
上一篇:核查逼退167家企业
下一篇:东电B转A提速 浙能电力发行价低于下限
·乔丹体育反诉飞人乔丹 索赔800万美元2013.04.10
·IPO核查升级30家抽查企业昨交材料2013.04.10
·IPO“堰塞湖”泄洪明显2013.04.10
·IPO自查阶段 167家企业“走人”2013.04.10
·重启IPO是绕不过的坎2013.04.10
·新华社称IPO重启势在必行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