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图片大小 function resizepic(thispic){if(thispic.width>560) thispic.width=560;} //无级缩放图片大小 function bbimg(o){ var zoom=parseInt(o.style.zoom, 10)||100; zoom+=event.wheelDelta/12; if (zoom>0) o.style.zoom=zoom+'%'; return false; }
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新股 >> 新股要闻 >> 浏览文章

为IPO狂 民营企业的焦虑与彷徨

发布时间:2013-8-19 10:45:00 来源:中国总会师网 浏览:次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为IPO狂 民营企业的焦虑与彷徨

  本刊编辑部

  万福生科(300268,股吧)IPO造假引发的资本市场地震,揭开了新一轮IPO造假黑幕。一幕幕骇人听闻的造假手段,一个个如幻如梦的造假故事,不仅惊爆了大众的眼球,更气炸了投资者的五脏六腑,网络上、报纸上到处充斥着他们的抱怨、指责和谩骂……

  痛定思痛,为什么民营企业会成为造假的主力?是什么原因导致IPO造假频发,仅仅是诚信缺失、监管不够,还是另有深层次原因?投行、会计事务所在IPO造假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CFO为何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如何让民营企业家认识到CFO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本期文章为你精彩呈现。

  万福生科揭开IPO造假冰山一角

  2013年4月万福生科涉嫌财务造假坐实,万福生科被罚款30万元,董事长龚永福、CFO秦学军各处以30万元罚款、终身市场禁入,万福生科成为创业板首例因欺诈发行股票受罚的公司。

  上市公司频“变脸”藏造假隐情

  万福生科案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IPO造假上面,实际上,IPO造假不是新鲜事,并呈愈演愈烈之势。2011年云南绿大地因IPO造假股票交易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更名为“*ST大地”,其董事长何学葵被逮捕;2012年新大地涉嫌造假上市,其造假程度令人触目惊心,最终被终止审查并进行了相关处理;2013年继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之后,天能科技因涉嫌造假被罚,成为国内首个因IPO造假受处罚的未上市公司……

  或许这只是冰山一角,或许更多IPO造假隐藏在人们的视线之外。据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来,上市之后首份财报业绩大变脸的公司比例在不断增加。2010年共有347支新股上市,其中有81支新股上市之后的首份财报宣布业绩开始下滑,业绩变脸比例为23.34%;2011年共有282支新股上市,其中75支新股上市后首份财报宣布业绩下滑,业绩变脸比例为26.60%;2012年受限于市场持续低迷,新股上市的数量缩水过半,为128支,但问题IPO的比例却不降反增,2012年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128支上市的新股中有56家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下滑,占比高达43.75%。变脸的背后往往是造假,那么这么多变脸上市公司到底有多少涉嫌IPO造假,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专业人士估计其数目不在小数。

  投行、会计事务所是IPO造假推手

  IPO造假猖獗,与投行和证券公司的推波助澜关系密切,国内投行和证券公司数目众多、竞争激烈,为了争抢客户,提高业绩,他们很少顾及上市对客户公司的影响,只要有人愿意上市,他们就会尽自己所能包装,甚至不惜违法造假。

  统计发现,平安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和国信证券都是问题IPO的制造大户。平安证券所保荐的ST德棉、胜景山河(002525,股吧)、万福生科等多家公司被查出财务造假,其项目被查之密度远远高于同行,而其他上市即业绩变脸的问题IPO在平安证券这座问题IPO工厂里更是层出不穷,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明显高出市场平均水平一大截,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2010年的创业板业绩变脸明星朗科科技(300042,股吧),此外,平安证券2004年以来共有13支IPO上会被否;而华泰联合证券近期最典型的造假代表作就是震惊一时的绿大地欺诈上市案,其实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问题IPO同样是层出不穷,2004年以来华泰联合证券共有14支IPO被否;国信证券被否的问题IPO也有14支,而2012年彩虹精化(002256,股吧)虚假陈述事件也令国信证券陷入了只荐不保的质疑。

  另外,细查IPO造假的企业,都有为之放行的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身影。素有“经济警察”之称的会计师,为何屡屡失守上市审核第一道关口?业内人士指出,与发行人利益绑定是其职业道德沦丧的主因,受益与违法成本不对称是重要客观原因。2013年,13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处罚。在一系列造假事件爆发之后,中注协对安永华明、中汇、中兴财光华、中天运、上海众华沪银、江苏苏亚金诚、北京中证天通、广东正中珠江等8家会计师事务所的现场检查,备受关注。

  投资者在IPO造假中损失惨重

  由于IPO财务包装甚至是财务造假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隐蔽性,很难被一般投资者所察觉,再加上资本市场天然的信息不对称,这些IPO造假股票给投资者造成的杀伤力可想而知。一旦不明真相的投资者买入这些股票,无一例外都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数据表明,每支问题IPO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都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以2012年的业绩变脸王隆基股份(601012,股吧)为例,该公司是名副其实的“双料问题IPO”,该股不仅仅在2010年4月上会时曾经被否,而且还荣膺2012年的业绩变脸王。2011年7月25日,在国信证券的包装之下,该股以过会前一年2010年净利疯狂暴增330.86%成绩上会,展现给投资者一派光鲜亮丽的形象。但就在过会后的第一年,2011年该公司业绩迅速缩水35.43%,而2012年前三季度隆基股份业绩更是在上一年度缩水超三成的基础上,再度急剧缩水96.16%,目前该公司陷入亏损的边缘。受此影响,隆基股份收盘价已较其发行价惨遭腰斩,下跌幅度达到51%;较首日开盘价下跌幅度也达到了44.77%。

  而2012年业绩变脸榜上排名第二的是国泰君安保荐的创业板新秀珈伟股份(300317,股吧),该股2012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缩水了92.61%,而上市之前的前三年(2009年-2011年),在大牌券商国泰君安的包装下,珈伟股份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分别为36.55%、114.69%、2.95%。在出现业绩大变脸之后,珈伟股份二级市场股价同样是一跌不可收拾,上市仅仅半年的时间,该股股价下跌已超过45.45%。

  2011年的业绩变脸王则是平安证券的另一杰作—方正证券(601901,股吧),该股上市当年净利润同比缩水达到八成。

  2010年业绩变脸王同样是由平安证券一手炮制的朗科科技,该股在上市之前也曾一度是当时创业板的明星股之一,被市场寄予了较高希望。在上市前,平安证券将该股包装成业绩连续稳定增长的IPO,2007年业绩增幅达到了146.38%。不过,上市后首份财报宣布业绩缩水63.46%。如今的朗科科技同样也给当年相信它的投资者带来了惨重的投资损失,按最新收盘价计算,朗科科技较上市首日开盘价下跌幅度达到了惊人的71%。

  一方面,最近两三年股市一直低迷,呈连续下跌之势;另一方面,这些问题IPO本身盈利不断上演大变脸,在两方面的夹击之下,问题IPO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就可想而知。

  实际上,上述数据只统计了问题IPO给投资者带来的巨大损失,而一旦这些问题IPO有朝一日“升级”为财务造假公司,那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更加巨大。

  2012年9月14日,万福生科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该股股价雪崩,由2012年9月13日收盘的10.05元每股一路跌至收盘的5.13元,股价几近腰斩,而分析预计该股在目前的基础上仍会继续下跌。

  绿大地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后,股价连续冲上跌停板,该股股价最终从造假曝光前最高的44元上方一路下跌至10元以下;更早之前的银广夏财务造假被查之后,该公司股价更是创下20多个跌停的A股市场跌停纪录,并由此引发中国股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投资者索赔案。

  受害者远不止投资者

  在IPO造假中,投资者确实损失不少,但受害的远不止投资者,造假公司、保荐人、会计事务所都要遭受巨大损失。

  (一)保荐人名利双损

  万福生科IPO造假后,由于平安证券在万福生科上市保荐工作中,未审慎核查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意见;未对万福生科的实际业务及各报告期内财务数据履行尽职调查、审慎核查义务;未依法对万福生科履行持续督导责任;内控制度未能有效执行;其出具的《发行保荐书》和持续督导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根据《证券法》及《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等规定,证监会拟对平安证券及相关人员采取以下行政处罚和行政监管措施:对平安证券给予警告并没收其万福生科发行上市项目的业务收入2555万元,并处以2倍的罚款,暂停其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对保荐代表人吴文浩、何涛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撤销证券从业资格,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薛荣年、曾年生和崔岭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对保荐项目协办人汤德智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

  (二)会计事务所名誉扫地

  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在万福生科发行上市审计和2011年年度报告的审计中,未勤勉尽责等存在不当行为,根据相关规定,中磊会计师事务所被没收业务收入138万元,并处以2倍的罚款,撤销其证券服务业务许可。对签字会计师王越、黄国华给予警告,并分别处10万元、13万元罚款,均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签字会计师邹宏文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

  (三)律师事务所得不偿失

  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在为万福生科发行上市提供法律服务时,未依法履行检查和验证义务,未能勤勉尽责,根据《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证监会拟没收博鳌律师事务所业务收入70万元,并处以2倍的罚款,且12个月内不接受其出具的证券发行专项文件;拟对签字律师刘彦、胡筠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的罚款,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四)造假公司前途未卜

  而万福生科遭到的处罚是责令万福生科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对董事长龚永福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同时对严平贵等其他19名高管给予警告,并处以25万元至5万元罚款。此外,拟对董事长龚永福、财务总监谭学军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同时,龚永福面临刑事指控。

  但没让万福生科退市,证监会的解释是“根据《证券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万福生科不会触及终止上市的条件”。

  此外,证监会还表示,龚永福夫妇也已将3000万股万福生科股票质押给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

  按照深交所退市方面的规定,万福生科确实不触及财务指标上的红线。只是在深交所三次公开谴责的退市规定下,万福生科已只剩一次机会。不过,如果未来平安证券向万福生科追讨现行赔付的账款,依照公司如今的经营情况,公司最终也难逃因巨额债务、业绩下滑等原因而退市的局面。

  万福生科还将面临巨额投资者损失赔偿,已有9000名投资者与平安证券签署和解协议,赔偿金额达1.7亿。赔偿资金暂由平安证券垫付,待事后向万福生科追讨。

  一棒打死还是治病救人

  2012年6月20日,台湾“鞋材大王”萧登波旗下的控股公司洪良国际因为涉嫌在IPO时数据造假,被迫接受香港证监会和法院的建议,向二级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悉数回购股份,共涉资10.3亿港元。

  从金额上来讲,证监会对绿大地、万福生科等的处罚似乎要轻的多,于是很多人大呼不合理,甚至有人主张让万福生科等破产。目前持这种看法的人不在少数,但笔者以为这种看法未免偏颇。

  首先,处罚轻重不能单单从绝对数量上判断,还得从受罚者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洪朗国际本身有较雄厚的实力,而且它有能力按照香港证监会要求回购股票,且回购股票后洪朗国际并没有破产。而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企业本身就是资金薄弱的中小企业,资金方面惩罚已经使他们背上沉重的负担,而公司管理层的动荡使它们雪上加霜,有的公司甚至面临倒闭的可能,再加上处罚造成的信誉损失也会给企业的融资和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如此说来,证监会的处罚已经给造假企业一次深刻的教训,后来者要造假恐怕不能不三思而后行。再说平安证券、中磊会计事务所,不仅没赚到一分钱,而且受到两倍的罚金,平安证券暂停保荐资格两个月、中磊会计事务所被撤销债券业务资格、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12个月内无法出具证券发行专项文件,再加上信誉损失,处罚不可谓不重。

  其次,假如对造假企业采取更加极端的处罚方式,致使造假企业倒闭,保荐机构破产,会计和律师事务所关门,投资者是高兴了,大家的怒气也消了,可这些做法对造假者公平吗?对造假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员工公平吗?

  再次,重罚是否真能遏制造假本身恐怕也是个问题。毒贩大多被处以极刑,但死亡并不能阻止贩毒的猖獗。同样,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里,对造假采取极端措施,使相关参与方破产关门并不能遏制造假的发生,它只会增加更多的失业机会。

  所以,笔者以为,对于造假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惩处应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重在警示。至于如何遏制IPO造假卷土从来,需对新一轮IPO造假的案例进行认真的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导致IPO造假蔓延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IPO造假的问题。

  IPO造假剖析

  —基于产业、企业家和财务制度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调整和发展阶段,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滞后使得各路公司蜂拥股市,而IPO环节的监管不力给各种“柠檬”以可乘之机,于是IPO成为财务造假的主战场和多发地。

  IPO造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监管不到位,证券法规不完善之外,中国第三方机构发展的无序和不规范是重要的推手,但笔者以为更本质的原因在中国民营企业生存的现状和企业管理本身。

  分析一些已揭露IPO造假的公司,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性的东西,除了会计造假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存在诸如企业管理落后、地方政府幕后助推、第三方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全面的理解这些问题,对进一步剖析和治理IPO造假至关重要。

  涉农产业成造假重灾区

  笔者对目前已披露IPO造假的企业作了一些分析,发现其中绝大部分地处偏远,一般从事粮食、花卉等行业,这些行业往往属于传统产业或跟传统产业联系紧密。

  万福生科是地处湖南的一家民营企业,前身为成立于2003年的湖南省桃源县湘鲁万福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3月,更名为湖南湘鲁万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为:粮食收购、储备、大米、油脂、淀粉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尽管万福生科自己吹嘘是循环经济企业和绿色环保产业,但所谓的循环经济就是废品、废物、残留物利用,而且这些利用是否安全,本身值得怀疑,而所谓的绿色企业也不过是废水、废渣处理,也无法得知是否真正绿色。我们可以肯定是这是一家普通的粮食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只是由于某些包装才使得它披上了“金稻谷”的外衣。

  云南绿大地最初只是一家流动资产不足20万元现金的绿色花卉生产商,其主要产品为云南本地特色花卉的育植和销售,该公司最终凭借花卉苗木育植起家,上市之前,其主要收入来自苗木销售。上市后,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后逐渐扩大其业务范围至园林绿化产业,使得园林绿化成为其另一个收入来源。应该说,绿大地前期的成长和发展体现了一个民营企业的优良品质,善于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其后期的行为完全颠覆了农业企业诚实守信的形象。

  新大地则是一家位于广东梅州平原县的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是茶油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打品牌是精炼茶油、茶皂素天然洗涤用品。上市之前,产能规模均在行业内微不足道,品牌和营销也诸多短板。

  在中国,地理上的偏远对一个公司来讲,往往预示着人才的匮乏、技术的落后和治理的不规范。这种环境下,一个公司的成长必然充满坎坷和荆棘,它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生存。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这些企业发展的重点集中于生产和销售,而无暇顾及规范的管理,也似乎用不着优秀人才。这种简陋的模式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有很强的生命力,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公司的成长,其弊端也就日益显现,最终可能严重影响公司的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这些地处偏远的涉农企业,不仅生长野蛮,而且其业务与复杂的农村政治、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企业成长初期,企业的各项业务按照当地风俗乃至人情开道,法制和契约精神在这里完全空白,没有产权和物权的概念可言。绿大地等企业正是利用这一天然优势进行“农村欺骗城市”的,他们说自己公司有多少土地,多少树木,可问题是这些没有明晰合约的财产根本说不清楚,涉农产业的经营特点和所涉及的复杂关系,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除了不断攀升的审计成本,复杂的产权归属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审计的正确实施。

  民营企业主导IPO造假

  诚信缺失还是生存困窘

  目前爆出的IPO造假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而目前对IPO造假的分析均未充分关注民营企业的特殊身份,这样就很难揭示此次IPO造假浪潮的真正本质。

  技术引领时代潮流,资本统治商业王国。只要具备优秀的创意和先进的技术,企业就能吸引资本的亲睐,风险投资的发展有力地支持着高新技术公司的推出和成长,因而对一些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公司,资金不是问题,上市也不是问题。国有企业或具有国有背景的企业,往往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在银行贷款方面他们也具有天然的优势。唯有技术含量较低的民营企业往往存在严重的资金饥渴,他们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也很难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但民营企业往往具有强烈成长愿望,他们渴望拓展市场,发展壮大,但他们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无时无刻不面临资金断裂的威胁。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主导的资本市场使得资金贫乏而渴望成长的民营企业只能挤上IPO这座独木桥。而严苛的上市条件,使得很多民营企业希望渺茫,但监管漏洞和无序的审计、保荐现状让一些民营企业家燃起新的希望,在诚信和生存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于是他们大胆地造假,野蛮成长的劣迹在与现代资本市场拥抱之前再次绽放。

  有些人简单将近来爆发的IPO的主观动因归结为企业的不诚信,因而主张对涉案企业重罚,但笔者以为,离开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来抽象地谈论诚信问题,显然是不够审慎的。

  要较准确地认识中国民营企业,就必须公允地认识民营企业家这个团体。长期来一些关于民营企业家的负面报道,歪曲了民营企业家的形象,使得暴发户、官商勾结、靠关系发财等标签满天飞。其实民营家是个多样化、多层次的群体,有主流和支流之分,主流的民营企业都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创业,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从传统行业延伸到高新技术行业,他们不仅通过创立企业获得了巨大财富,而且通过过硬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获得良好的口碑,建立杰出品牌。他们对市场的敏感和强烈的进取精神莫不是企业家精神(enterpreneurship)的表现。

  民营企业家尽管有缺点,但他们代表了一种价值和追求,诚信、向上、追求是民营企业家的主流价值。

  涉及IPO造假的企业中,一些民营企业家靠诚实合法的经营手段取得不俗的发展,他们不理解资本市场,完全是希望被认同而设法上市。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远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很多民营企业家仍然缺乏自信,感觉民营企业低人一等,于是渴望被认同,而IPO成为他们寻求认同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他们迫切希望IPO,但当发现自己的条件不能满足上市要求时,造假之心油然而生,也许出于对资本市场的无知,也许出于以前造假案例的鼓励,他们毫无顾忌地造假了,而且造假程度之严重、影响之深远让人咋舌。

  也有一些民营企业家,既有锐意创业的一面,也有侥幸通过不正当途径谋求私利的一面,他们是非常矛盾的一群。有些人指责这些民营企业家贪婪、自私,其实贪婪和自私是人性的一部分,不能以此来判断一个企业家,逐利是企业家的典型特征,关键是手段正当合法,严守诚信。比如绿大地的董事长何学葵,她曾有过艰辛的产业,但在IPO时疯狂造假。而且从动机上看,她造假的主要动机不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为了上市后尽快套现圈钱。因此有人觉得何学葵利欲熏心,主张严惩。我觉得严惩是必要的,但如果理由是利欲熏心,那显然是缺乏现代商业逻辑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赚钱者都是慈善家,慈善和赚钱统一于道德层面,是一种道德追求,但显然不是底线,而很多人恰好混淆了二者的区别。

  民营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5年,每年平均有700万毕业生加入劳动队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对解决就业问题具有显著的意义。

  IPO造假折射出民营企业成长过程的阵痛,也折射出资本狂热时代民营企业所表现出的不安与焦虑,以及他们渴望拥抱资本市场、渴望得到认同的心结。在IPO这面魔镜面前关于贪婪与欺骗、虚伪与欲望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希望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能够从万福生科、绿大地的例子中吸取充分的教训,希望他们能够充分认识资本市场,打消侥幸心理,更加理性地成长。也希望政府能够从现实国情出发,不断推动金融领域改革,打破金融领域垄断,逐渐形成完善、高效的金融体制,让民营企业更加健康地成长。

  “有形之手”忽隐忽现 政企何以如此难分

  万福生科被罚后,淳朴可爱的龚永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行了感动人心的回顾,他悔恨不该上市,他说自己不懂资本市场,是政府的推动工作让他动了心,走上了生死未卜之路。

  从《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的采访中我们可以大致确定,龚永福是淳朴的、有诚信的企业家,不能因为一次造假就对龚永福的诚信产生怀疑,万福生科在上市之前的口碑,以及熟悉龚永福的人反馈都可以说明龚永福的话是真诚的。

  这些发自内心的反悔反射出了围绕在IPO造假背后的“有形之手”的身影,政府官员向来对标志性项目和工程有极大的热情,对明星、标杆企业的发掘和打造也不绝如缕。只可惜成功者绝少、失败者实多。

  人们认识到,“无形之手”有时会失灵,于是一些人寄希望于“有形之手”,但事实证明“无形之手”失灵的地方,“有形之手”也无能为力,政府无法做到比市场更好地配置资源,而且各种腐败和后遗症严重浪费了资源。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必须清晰,政府必须管住自己的手,决不能在企业身上乱摸。

  企业是微观经济的细胞,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实体,上市是一项重要的企业决策,一旦决策不当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引起企业破产倒闭,所以企业领导人必须从自己公司的实际出发,而决不为任何劝说所动,更不能感情用事。

  在万福生科的例子中,作为粮食精加工龙头企业,万福生科在税收等方面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而龚永福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企业家,经历过许多生活的磨难,具有淳朴的感恩情结。从他接受记者采访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在万福生科上市一事上,当地政府曾做过推动工作,而且当地政府许诺上市后给予奖励,也许有人会说,这只不过是某些地方领导人的表态,并不一定会兑现,因而影响有限。实际上熟悉中国政治的人都知道这些富有弹性的吹风绝不可等闲视之。虽然,龚永福的讲话的真实性有待求证,但政府角色错位的问题时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之中。

  天能科技的案例中同样可以看到“看的见的手”,天能科技属于太阳能电池行业,太阳能电池众所周知是政府鼓励、支持的行业。

  现行政绩考评机制下,很多地方官员热衷于面子工程,不顾实际上马各种大型项目,这些项目可以为官员的政绩增色不少,但却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白花了纳税人的钱,造成巨大的浪费。

  最新的IPO造假案例显示,一些政府官员开始实际影响企业实体决策,一些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手段扶持所谓的标杆企业,这些做法即使不会产生腐败,也会造成重大资源配置损失,值得我们警惕。

  政府官员往往算的是政治账,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从政治影响、政治利益出发,而企业决策是受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政府官员影响企业实体决策实例便是很多企业被揠苗助长,企业悔恨万分,政府一脸茫然。

  让民营企业家充分认识CFO的价值

  上市对很多公司来讲,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旦上市成功,资本市场融到的低成本资金将为企业的扩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伴随上市而来的规范化管理和良好声誉更会极大地提升企业软实力。但上市是把双刃剑,弄不好就会伤到自己。

  由于中国的较大一部分民营企业从事较为低端的产业,上市之前,残酷的竞争环境迫使他们野蛮地生长。但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能力极差,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问题集中爆发,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而上市可以给它们一次自我突破的绝好机会,所以说,上市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民营企业来讲,是事关公司荣辱兴衰的战略决策,民营企业家决不能等闲视之,草率对待。

  上市准备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财务工作,企业必须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CFO负责实施,才能最大可能地争取成功。回顾近来IPO造假企业的案情,大多数造假企业没有配备专业的CFO;有的企业即使配备了CFO,但其设置和职能存在严重的问题,具体来讲主要有下面一些问题:

  (1)CFO由亲信充任 专业素质不合格

  万福生科案中,龚永福没有聘请专业的CFO,而是让他多年的老搭档谭学军出来担此要职。据龚永福交代,谭学军就是个普通会计,专业知识有限,担任一个普通的财务总监恐怕都是问题,更别说操盘上市。专业的CFO可以给管理者提出合理的建议,让他们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而且能够从专业角度判断企业是否具备上市条件,对上市这样的大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不专业的CFO往往只会迎合企业主各种不切合实际、甚至严重违法的想法,他们很难站在对企业和企业主长远利益的角度为企业出谋划策。良药苦口利于病,短期来讲,聘请专业的CFO会使企业成本增加,而且要增加监督成本,但长期来讲,会增强企业管理规范化和市场竞争力,最终助推尚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成功上市。

  (2)CFO不受信任 只是执行命令的棋子

  一些企业虽然聘请了专业的CFO,但并不信任。可能是企业主有不可告人的计划,或是外聘CFO未能接受完全按照企业主的计划行事。绿大地事件中,绿大地公司曾三换财务总监。第一任财务总监蒋凯西,是财务专业出身,又是北大光华MBA,有在政府审计部门及担任公司高层的丰富经验,有人称之为“资本运作高手”。正是在蒋凯西的协助下,何学葵最终将绿大地成功上市。2010年5月蒋凯西因对2009年业绩亏损承担责任被免,接替蒋凯西出任财务总监的是王跃光,王跃光曾在深圳金田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也曾在银河科技、*ST国发、*ST星美等多家上市公司担任财务总监,后于2010年12月辞职。值得一提的是王跃光的任职期限与绿大地违规事件调查进展巧合。2012年12月李鹏接任王跃光,李鹏曾在已经暂停上市的S*ST聚友担任过财务经理以及其他职务,2009年11月才进入绿大地,2010年4月起任公司内审负责人,当年12月被聘任为公司财务总监,他担任财务总监的时间仅4个月左右。

  如此频繁更换财务总监,说明财务总监并没有取得董事会的信任,从而也就不可能与管理层相互监督和合作,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而只是扮演了所谓董事会的棋子,成了造假企业实现IPO的枪手,一旦这些CFO出于对有关法律不敢造假,董事会或相关机构便会将他们弃之如敝履。

  (3)CFO 缺乏独立性

  CFO若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有一定的独立性作保证。纵观IPO造假企业,威胁CFO独立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CFO同时兼任企业董事,将企业与CFO过度捆绑。如绿大地公司中,蒋凯西和王跃光都兼任董事,从而紧紧地将CFO与造假企业捆包在一起,为这些CFO造假提供了无穷动力,严重破毁了CFO的独立性;二是“近亲繁殖”,万福生科和绿大地的多位CFO都从企业内部产生,尽管内部产生的CFO对企业了解较为全面,但同时也更容易对公司管理层的造假等违法行为形成妥协,难以实现专业的监督。

  (4)职业“上市CFO”到处搅局

  近年来,公司上市需求的增长催生了一群职业“上市CFO”,他们熟谙资本市场,又善于包装公司,有的甚至手眼通天,因而大受拟上市公司欢迎。他们凭借自己掌握的资源、人脉和专业特长,为IPO造假推波助澜,一旦公司成功上市,自己的利益得到兑现,他们立即闪人,寻找下一家目标公司。这些职业“上市CFO”的出现,让IPO造假更加隐蔽和难以及早发现,给IPO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严重影响了CFO的形象和声誉。

  按国际惯例,CFO应该是企业高级管理者,往往受雇于董事会或类似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直接对董事会或类似最高权力机构负责,与企业CEO或总经理不存在隶属关系,也不受CEO或总经理节制。这种配置有利于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符合现代资本市场的要求,因而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反观我国,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在CFO设置和职能上都存在严重的问题,CFO的积极意义远远没有发挥。近期的IPO造假给我们一种警示:不仅国有企业和已上市公司需要专业的CFO,拟上市企业也需要专业的CFO。CFO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更不是高级打工者,而是企业的战略管理者,CFO辅助企业所有者进行重大的战略决策和提升公司财务的规范化。对民营企业来讲,早期的发展可以是野蛮和粗放的,但一旦发展到一定阶段,不管是否上市,其管理必须规范化,否则将很难持续成长。而管理规范化的核心就是财务管理、人力架构和内部控制的规范化,这正是现代CFO的重要职能所在。所以,民营企业家们,希望你们能充分认识CFO的价值,给CFO一片信任,他会回馈你一份辉煌。

  证券监管需要法制化

  万福生科造假被爆出和处罚后,证券监管不力的质疑声四起。其实,从程序上来讲,中国证监会的审核程序是很严格的,但大众只看结果。投资者赔了钱,肯定是证监会把关不严,从不反省自己投资时的不审慎。

  笔者以为,造成目前IPO难以有效监管的主要原因是监管的非法制化,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监管仍然是一种运动式的监管活动。不同的证监会主席有不同的监管重点和政策,监管也随着时松时紧,难以形成持久的监管压力。另一方面这种运动时的监管也给企业造成不确定的预期,当一些企业发现有其他企业造假上市而没有得到应有惩罚时,他们也会蠢蠢欲动,进而大量跟进,一旦监管收紧,IPO造假问题就会集体爆发。

  所以,要改善目前的监管状况,除了对某些监管手段和监管程序进行改革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修改和完善《证券法》,让监管不因主要监管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主要监管领导人意志和兴趣的改变而改变,让严格的监管常态化、法制化。

  同时,证监会的监管领域和范围也要厘清,现在很多人并不理解证监会的职责和监管范围,一旦出了问题都往证监会身上推。“真”和“假”说起来简单,写起来容易,但要辨别起来相当困难。证券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没有任何人能承担辨别真伪的能耐,即使有这样的人,恐怕我们也付不起人家工资。所以,要完善制约机制,让证监会、投行、会计事务所和投资者承担与他们期望收益相称的责任,人人有动力监督IPO造假,从而使IPO监管成为一个活的循环,良性发展。

  别让IPO成圈钱“代名词”

  综上所述,IPO造假的代价是沉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根治IPO造假,必须多管齐下,方能药到病除。

  (一)不要为了IPO而IPO

  IPO是水到渠成的事,民营企业家们千万不能心急。出于虚荣上市的民营企业家,想通过上市扩大公司声誉,提高公司的影响力,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大可不必。在我国现阶段,计划经济思想未完全根除,这些思想的突出表现就是怀疑一切非公有的东西,认为凡是非公有的就是不可靠的,这种思想迟早是要被历史遗忘的。民营企业家们,你们聪明、勇敢、富有洞察力,怎能被这些俗见左右?你们敢于冒险的精神不仅为你们自己带来了财富,也给社会创造了就业岗位,你们为有志青年树立了光辉榜样,何必不顾实际一味寻求急于上市呢?也有一些企业由于资金吃紧,融资困难,希望通过上市改变融资困境,其实这是不现实的,上市以后,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要求更加严格,资本市场只能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如果企业的增长具有不确定,没有稳定盈利能力的话,最好不要上市,否则后悔莫及,万福生科就是前车之鉴。

  有些企业家则是想通过尽快包装上市套现,抱有这样想法的企业家们,建议你们想想绿大地,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说,还有可能锒铛入狱,在青春岁月里体验铁窗人生。民营企业更不能失去主见,听由投行游说人的忽悠,有些投行人员为了业绩,置职业道德于不顾,到处游说民营企业上市,他们从不考虑包装上市后民营企业死活。

  尽管民营企业的生存有诸多难处,但再难也不能丢掉诚信,违法乱纪。人无信不立,公司无信注定会被市场抛弃。

  (二)IPO要做好功课

  很多企业对IPO并无准备,只是临时抱佛脚,结果可想而知。一旦难以通过,便冒险造假,最终酿成悲剧。

  上市是很严格、严肃的,企业在做出上市决策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实际盈利能力、资产负债和竞争能力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同时要对上市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做出充分估计,毕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适合上市。有必要时可以请咨询公司进行咨询,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切不可存侥幸心理。如果决定上市,就要提前做好准备,从公司治理结构、人力架构和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整治和规范化,尤其是内控和财务管理必须重点抓好。企业主要领导人要积极学习和了解有关上市的法律法规,在合法的前提下开展上市筹备工作。此外,公司一定要慎重选择专业的、富有经验的CFO具体领导上市筹备工作,并通过股权激励充分发挥其作用。很多企业之所以在IPO中犯错,就是因为未能充分认识CFO的作用,并使之充分发挥,付出沉痛的代价。

  (三)完善投行、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监管

  中国的投行和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数目众多,满地开花,竞争异常激烈,相互之间主要通过价格和人脉关系进行你死我活的血拼,其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环境给“柠檬”们以可趁之机。而且,激烈的竞争使得很多中介机构生存艰难,他们唯恐坚持职业道德和执业标准会失去客户,所以处处迁就客户,甚至对企业的造假行为也容忍妥协,更为极端的中介机构则帮助企业造假以达到上市的目的。这种置职业道德于不顾、唯利是图的成长模式若不摒弃,IPO就很难干净。加强对投行及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对涉嫌造假的中介机构加大处罚是遏制IPO造假不可逾越的重要关口。

  我们也期待投行、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能从万福生科等IPO造假案例中吸取教训,通过正大光明的方式赚钱,切实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自己的成长壮大积蓄正能量。多行不义必自毙,屡犯不改的造假者必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而失去生存的依据,不管你现在有多么强大,也一样逃不过市场的铁律,安达信即是活的教材。

  (四)让投资者行动起来,全方位监督IPO

  股市是严重信息不对称的,任何一方都很难完全监督IPO造假。投资者也不要只是在遭受损失后抱怨证监会监管不力,有些事证监会难以做到,也不在人家的监管范围之内,另外,就是我们不能不考虑监管的成本。证监会的重要监管职能是保证程序合法,而财务材料的真实性是由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工作保证的,投行则是负责推荐和担保的,按道理这是一个有效的制约关系,但善于公关的中国人总是善于打破任何制约与平衡。

  股民们要自觉组织起来,成立NGO,通过NGO尽最大努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在IPO前对目标企业进行走访和实地调查。同时要建立多样化监督渠道,形成全民的监督体系,让IPO造假不可能,造假后无处藏身。


发送好友:http://xingu.sixwl.com/ipo/12338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var duoshuoQuery = {short_name:"sixwl"}; (function() { var d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ds.type = 'text/javascript';ds.async = true; ds.src = 'http://static.duoshuo.com/embed.js'; ds.charset = 'UTF-8';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body')[0]).appendChild(ds); })();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