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图片大小 function resizepic(thispic){if(thispic.width>560) thispic.width=560;} //无级缩放图片大小 function bbimg(o){ var zoom=parseInt(o.style.zoom, 10)||100; zoom+=event.wheelDelta/12; if (zoom>0) o.style.zoom=zoom+'%'; return false; }
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新股 >> 新股要闻 >> 浏览文章

新股开闸前投行人群体发泄

发布时间:2013-7-13 21:32:00 来源:周末金证券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荣呆会”火了

  金证券记者 胡春春

  出乎预料,微博和微信等社交方式,竟成了此刻本土投行人眼下群体性宣泄的最好方式。这么做的意义,更多似为了放下包袱,宿命般奔向下一站。《金证券》记者获悉,IPO将于近期开闸。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将成为本土投行业的转折点。

  超长等待下的集体吐槽

  “初接项目没当爹,现在娃17个月了”

  当2012年10月IPO暂停后,降薪、裁员、转行甚至是处罚的消息充斥投行业,原本就不为大众熟知的投行人士更加低调,极少发声。“不是不愿意说,而是有太多话不能在这个时候说。”一位沪上资深投行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

  然而,6月28日,“一句话证明项目做太久的标志是什么”的新浪微博竟被转发700多次,参与者几乎都是长期潜伏在社交平台上的投行人士。集体转发本身成了一次痛快的宣泄。

  《金证券》记者发现,投行圈内当下最大的怨言是源于形态各异的巨大压力“在荣大等、在项目上等、在审批部门等”;“2007年-2010年在中山做项目,酒店的服务员换了几拨,我还在住着”;“初次接触某项目时我还没当爹,现在儿子17个月了”;“长期出差”;“已经忘了项目奖是什么”。甚至有人直接表示“果断换了行业”。

  沪上那位资深投行人士对《金证券》记者直言,十几年来国内投行的工作环境和监管环境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相比律师、会计师,保荐人承担的是总责,压力过大。也许这种环境曾经为投行从业者带来红利,但是却也付出了很多代价。”

  老投行人聚首“荣呆会”

  “放下刀剑,说说笑笑,思考未来”

  上述微博火了三天以后,一个ID叫做“爱看电影的阿土哥”的投行人发布名为《启程:荣呆会成立宣言》的长微博,再次招来200多次转发、70多条评论。圈内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爱看电影的阿土哥”负责TMT行业的投行工作,“老资深了”。

  据了解,所谓“荣呆会”,顾名思义是在荣大打印店(80%以上的上市公司书面材料都是从荣大快印出来送往证监会)待过的投行从业者们。《金证券》记者获悉,“荣呆会”最初只是一群投行人建立的一个微信群,直到近日才定名“荣呆会”。目前据说会员已有60多名,来自30家券商,大多数是从业在10年以上的第二代、第三代老投行人。

  “以前大家都在抢项目、抢人、抢钱,斗得头破血流,没有时间像现在这样心平气和地交流。我们现在是放下刀剑,说说笑笑,交流意见,思考未来。”一名接受《金证券》记者采访的“荣呆会”会员笑着说。

  前述沪上资深投行人士称,以前做投行的需要天天在外面跑,所以一般情况下投行从业者除了和自己的团队熟悉外,其他交流很少,结果是,这么多年来投行圈子“感情淡薄”。“"荣呆会"的成立不是什么大事,但反映出我们这些老投行人在反思,在努力让行业在目前的困境下更好地向前走。”

  上述“荣呆会”会员补充表示,“荣呆会”的成立不是为了和监管机构叫板,而是为了让外界更多地了解这个行业。因为投行其实是一个特别没有话语权的职业,这么多年大家对它的印象就是“造假”、“高薪”,今后会适当发布一些投行的情况,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职业。

  行业转折点来临

  “IPO重启后会有投行被踢出局”

  投行人集中性宣泄的背后,更多似为了放下包袱,宿命般奔向下一站。《金证券》记者从北京可靠消息人士口中获悉,IPO确实将于近期开闸。

  IPO开闸后,投行从业者们的职业生涯是否还会像以前一样?投行工作是否还是一如既往、一成不变?

  “爱看电影的阿土哥”在“荣呆会”成立的宣言中写道,“相比我们的海外同行,本土投资银行家其实背负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监管机构希望我们承担更多本应由会计师和律师做好的工作……要求会越来越高、活儿越来越多、收费价格战越来越激烈,薪资性价比越来越差……”

  《金证券》采访中,数位来自不同券商的投行资深人员称,行业的困境并不是外界看到的一般。“在这一轮IPO重启后会有投行被踢出局,也会有更多的投行从业者因为不适应而自动离开。本轮监管部门的动作不管对于市场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对投行这个职业而言都是一个转折点。”

  接受记者采访的“荣呆会”会员称,IPO重启后,监管层的惩罚会更严格,不会是赔个钱、撤个单这样就完事了,未来考验的不再是投行的平台而是投行的发行能力。

  “我们希望能够像海外的投行人员一样,有独立性,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让这个行业更多地与国际接轨,这才不枉投行存在于国内市场十几年。” 沪上那位资深投行人士说。


发送好友:http://xingu.sixwl.com/ipo/11364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var duoshuoQuery = {short_name:"sixwl"}; (function() { var d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ds.type = 'text/javascript';ds.async = true; ds.src = 'http://static.duoshuo.com/embed.js'; ds.charset = 'UTF-8';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body')[0]).appendChild(ds); })();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